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re


首页

English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er
102, 2603 Hewes Way
Edmonton AB,   Canada

Phone: (780) 466-8683
www.acupuncture123.ca









《因果报应法则》

 

丹波哲郎 著

李常传 译

 

大展出版社

 

 

目录

 

序言

死亡并非一切终了

投标似的业报

谁都可能入地狱

恶因恶果,善因善果

 

第一章 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岁月度完,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了

人世与灵界之间的精灵界

渡过三途之河

回归到自己的村落

 

第二章 何谓恶有恶报?

何谓死后的审判

恐怖的云层银幕

你的一生毫不保留的揭发出来

灵界永恒的道德准绳

既遂未遂都是同罪

战争杀人之罪

强奸者的下场如何

与其骗人不如被骗

能够从情欲的泥沼脱身吗

残存性欲的危险性

名誉欲将变成你的绊脚石

自己设下的惩罚世界

 

第三章 消“业”

为什么生在这个世界上

灵格越低越有机会投在这个世界上

近似死的体验及消除业障

近似死谈了些什么

英国空军医务官的体验

看到了死去的自己

近似死的意义

业还未消尽

近似死体验者的死后

 

第四章  临终与灵界

临终左右了死后

目击灵魂

到灵界的执照

临终的自觉与支援

正确的供养

被杀害者的灵魂将何去何从

胎儿的灵魂

没有所谓胎灵的作祟

悲伤不宜太长

自杀者的灵魂

安乐死的有利性

安乐死的离开人世

让我安乐死吧

回生乏术的病人

没有痛苦的死

 

第五章  因果的地狱图

灵界村的居民

爱心连接的强弱

血缘关系会变得如何

互相仇视的夫妻关系

结婚的承诺会变得如何

透过玻璃的爱

灵界村落的结婚

没有谋生的职业

《往生要集》所描写的地狱

《神曲。地狱篇》的地狱图

到过灵界的男子

灵魂离开肉体

无限地向下延伸的阶梯

丑怪的脸,令人作呕的恶臭世界

 

第六章  向守护灵祈祷

运气由守护灵操纵

我的守护灵

落第反而带来好运

窝囊废学生兵的幸运

不会说英文的翻译员

幸运的杀人嫌疑犯

守护灵强大的力量

跟守护灵沟通

切勿被守护灵所遗弃

勿拘泥于这个世界

不必在意坟墓

死后的地位用金钱卖不到

肉体与死后世界无关

爱能克服一切

宗教与那个世界

在灵界必须报告什么

死乃是起程到未来

 

后记

为什么有前世的记忆

叫人难以理解的记忆

记忆前世的少女

 

 

 

序章 因果法则确实存在

 

 

死亡并非一切终了

 

“死亡等于一切终了” -- 我得郑重的告诉你,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尽管肉体已经死亡,甚至烧成了灰,或者埋入土壤,但你的灵魂却会转移到另外一个世界 -- 灵界,变成另外一个生命体,永久的生存下去。

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并非在某一个时点断绝,而是“改头换面”永远的持续下去。由此可见,我们在这个世界时,为了满足欲望而采取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实在是荒唐又毫无意义。不但如此,甚至可能变成恶魔式的行经。这一句话怎么说呢?

既然有灵界与这个世界相对,那么你在这个世界所造的“业”,必须自己负责,到了那个世界(灵界) 就得付出代价。

耶稣说过“撒什么种子,就收什么作物。”世上有许多恒古不移的真理,可是没有比这一条更可怕的真理。那就是:一个人确实要负责自己的行为。恶因变成恶果,善因导致善果。因果法则的可怕处就在这里。

“受苦就是罪恶的报应”,这种想法永远不会落伍,此乃是灵界永恒的规则,也是至高无上的理论。

 

投标似的业报

 

以医学催眠透视闻名遐迩的爱德华·凯西,把这种恶因恶果称为“业”。所谓的“业”译自梵语的“卡尔玛”,也就是“行为”的意思。但是在哲学方面,却意味著“支配所有人类行为的因果律,作用与反作用”。

研究印度哲学的艾逊把这解释为“偿还的法则”,与基督所说的“撒什么种子,就收什么作物”,含义可以说是相同。牛顿运动的第三法则说“所有的作用都有跟它相等的反作用”。这不仅是物理上的法则,在人世与灵界亦有重大的意义。

“业”可用“投标”来比拟,像澳洲土著投出的“普美兰”,会飞回投出者手中一般,危害他人者,必定受到报应。

 

谁都可能入地狱

 

佛教的地狱思想即“自业自得”。我们一般人平常也惯用“自业自得”这一句话。但是口头上用的“自业自得”。跟佛教上的意义相去甚远。我们一般人的解释是“自己所播的种子,自己收获”,但是在佛教上,所谓的“业”另有别的意义,不可混为一谈。

佛教所谓的“业”,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等三种“业”。所谓“身业”指实际的伤人。就算没有实际的去伤人,只在嘴里说“我真想揍你!”(口业),或甚至只在内心里想“有一天,我要叫你好看!” (意业), 也会造成罪行,而这个“业”,就要由自己去承担了。

这实在是太严厉了!由三业的尺度来看,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几乎都很难避免。

叫人看不顺眼的夥伴,上司,部下,邻居 ...... 相信没有这种不如意事出现的日子,一定少之又少。

弹钢琴的声音扰人清梦,孩童闹翻了天,卡拉 OK 的音乐震耳欲聋,方城之战到深夜不罢休,任凭大狗,小狗穷吠个不停,诸如此类,令人不愉快的邻居可真不少呢。

对于这些噪音的制造者,相信你也曾萌出“想揍他”的念头。这种“业”到了那个世界,就会以处罚的方式降临到你身上,就是所谓的“自业自得”。由此看来,每一个人都有入地狱的可能。

 

恶因恶果,善因善果

 

很多人认为现世是“表”面的世界 (有的世界),而灵界是“里”面的世界 (无的世界)。换句话说,以为死亡了就一了百了,任何事物都将归之于无。

但是凭什么决定那边是“表”,那边是“里”呢?因为从灵界看来,人世正是“里”面。

人世与灵界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该这样解释:“人世是灵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世包含在灵界里。”例如,有一个房间里摆著一张桌子,桌子上面放著一个玻璃杯。这个玻璃杯正是人世。

整个房间属于灵界,而人世就包含在灵界中。如此说来,我们所居住的人世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的行为及意识都受因果律所支配。

我们在这个人世的所作所为是为“因”,而在灵界以“果”出现。善因成善果,恶因成恶果。

身死以后,我们的灵魂将循各种路线离开人世。有些人到灵界;有些人堕入地狱;更有些人再困于人世,变成邪恶的阴灵作祟害人。

但是,那些极少数大忠大孝,造福人群的善魂,将上升到比灵界更高的天界。

我在这本书里所诠释的是:各种路线与因果报应的关系。阁下阅读这本书以后,不妨想想自己“身谢”之后呢?关于这一点,可循因果律来窥出一般。

我洋洋洒洒的写成一本书,无非叙述死亡与因果的关系。我们如何出生?死后又如何?为了使死后的生活爽意,应该过怎么样的生活?这本书的目的,正是诠释这一连串的问题。我相信这本书是打开“灵界”的一把钥匙,而这一点,正是今天的科学准备接触的。

 

 

第一章 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岁月度完,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了

 

为了理解“因果”的原因及结果,非得先确定人世与灵界的存在不可。是故,我必须先叙述“死到灵界为止”。

与人世相对的那个世界 - 灵界,早在七千年以前的著作,就有非常生动的描写。

到目前为止,只要有机会,我都不厌其烦的说人世到灵界的种种经过,但是接触这本书的人,或许是头一遭听到灵界,所以我还是要把重点说出来。

(1) 从死亡到灵界的旅行

生命终止的瞬间是无法感觉到的。但是行往灵界却不断在进行著。不管有没有“死”的痛苦,只要你感觉到一股深不见底的旋涡把你卷进去,那就是在人世最后的感觉。

不久在遥远的地方,响起了细小,但是充满了严肃的声调,不时在呼唤你的名字。这时,灵的你开始苏醒了。

有时,你也会听到令人不快的声音 (嗡嗡如蜜蜂飞翔的声音,或者仿佛工厂发出来的噪音),好像在隧道里,又好似在稍暗,而只有肩膀宽的筒中,迅速地上升好几千公尺。

当你清醒时,将发现自己漂浮在房间的天花板上,向下俯视自己的尸体。

朋友及家人围著你的尸体哭泣,你大感困惑,因为你觉得自己好端端的,为什么家人把你当成“死人”看待?你觉得匪夷所思,莫明其妙,好像在看第三者似的。你实在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死了,为什么能离开自己的肉体,漂浮在高高的地方?总之,感觉到非常不安。在这当儿,突然被炫目的白光所包围。一旦碰到了这种发光体,你的不安,恐惧立刻消失殆尽,内心有“我真想一直在此地”的念头。

被发光体包围,感到无比畅快,你的耳朵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XX 先生”,你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随著一阵银铃似的悦耳之声,有人静悄悄的接近你。

在无意识之下,你被吸引到那个人面前,彼此目不转睛的凝视著。

这时不必任何的语言,只要互相凝视就够了。这正是所谓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彼此的心意已经沟通,你很自然地在他引导之下移动脚步。

 

人世与灵界之间的精灵界

 

(2)  抵达灵界的入口

在引导者的引路之下,你所抵达的地方,乃是前所未见的大盆地。远处是白雪覆顶的山峦,河流蜿蜒,森林蓊茂,景观跟人间几乎相同。

来到此地,引导者不知不觉中消失了。这个世界正是“精灵界”,乃是灵界的入口。

你在精灵界会碰到想像不到的事情。

头顶上有一大片云彩,它所形成的银幕上会映出你毕生的所作所为。使人心惊胆颤的是:它不仅映出你在人世实际的行为,连你的潜在愿望,内心所想的事,都毫不保留的映出来。

这种云层所形成的银幕,犹如孽镜台,使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应归于那一类,承认自己的灵格。

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邪恶的一面。不能对他人表白的事,在云层的“孽镜台”都会毫不保留的映出来。然后你一步一步的还回自己的本来面目,变成“原原本本”的你。

不通过精灵界而想直接往灵界,极为困难,可以说是绝对办不到。所谓的精灵界,有如潜水夫到适当的水深处“蓄压”,以便调节水压浮到水面来,为了在灵界“浮起”,只好在中途的精灵界调节一下自己。

这里所谓的调节是指什么呢?每一个人生前几乎都戴著假面具,不会把真正的自我流露出来,好像演戏一样,多多少少自欺欺人。

“调节”就是把假面具取下来,不要再演戏,也不必欺人,把心原原本本的流露出来。到精灵界的目的就是这样。

在精灵界“欺骗”两个字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猫不能戴著狗的假面具,老鼠也不能披上猫的外皮。猫就是猫,狗就是狗,老鼠仍然是老鼠,一点也假不得,赤裸裸的以真面目进入灵界。

换句话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本性会完全暴露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几乎所有死者的灵魂在抵达精灵界时,都以为自己还活著,就算已经察觉肉身已死亡,但是感觉一如生前,着实令人惊讶。为了使这些灵魂进入灵界,精灵界有三种准备。

第一阶段, 仍然留有人世的记忆,以及人际关系的虚伪。说谎的习惯仍然存在。

到了第二阶段,人世的记忆逐渐消失,变成灵魂本来的面目。

到了第三阶段,真正的性格就完全暴露出来。例如:性欲强烈;故作敦厚,暗地里却钩心斗角;表面上很照顾夥伴,私底下却幸灾乐祸等等,真正的性格完全暴露无遗。

一言蔽之,回复“真正自我”的速度,小学程度者比大学毕业者迅速。同样的道理,穷人比富人快 

精灵界的生活以三十年为极限,但是有一些灵魂一两天就“毕业”了。完全的恢复自我之后,立刻启程到灵界。 

 

渡过三途之河

 

(3)  启程往灵界

到灵界的旅程突然来到。一个人无法知道是否已恢复“真正的我”。因此在完全没有预兆之下,启程到灵界的机会就来临了。当你在广大无际的精灵界原野发呆时,白雪皑皑的山峦突然迫近你的眉睫。你连惊叫一声的时间都没有,几万公尺高如海啸似的山峦已经展现在你的眼前。

你或许会惊吓过度而两脚发软,动弹不得。就在你大惊小怪的瞬间,那些山峦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响,然后分裂为二。

你仿佛梦游一般,踽踽地步行在长达几万公尺的山谷,然后就能看到一片浩瀚无际的海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这种说法却不约而同。)

这一片汪洋虽然名为“三途之河”,但是无涯无岸。你一开始在水面上步行,不知不觉之间,又变成在河面上飞行。

 

 

回归到自己的村落

(4)  抵达灵界的入口

飞行一段时间之后,你会站立在广漠,烧焦,静寂的死亡世界。在这个寂寥庄严的世界一会儿,几万公里外就响起呼叫你的声音。呼声来了,你的身旁又出现了迎接的灵魂。 

那些凝视你的灵魂,立刻知道你在人间所种下的“业”。因为瞬间就能洞察你的经历,人格,恶行或者善行,所以一刹那间便能决定“带你走”或者“不能带你走”。那些来迎接的灵魂对你不合意的话,很快就会消失。如此一来一去,有时前后共有好几百个灵魂。

这些来迎接的灵魂到底是谁呢?原来他们是你即将前往定居的村落里的夥伴。最后你由合意的灵魂引导,回归到属于你的村落。

(5)  进入灵界的村落

引导的灵跟你不久抵达高一些的山丘上。从那里俯瞰极为壮观的盆地。遥远之处峰峦连绵,中央却是一片汪洋。辽阔的盆地中央有山谷,河川,丘陵,散布著成千上万的村落。你要回去的地方,就是其中之一。

你将回归的村落,其中的居民无论是性格,兴趣,思想方面都跟你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你的分身。这个村落正是佛教《阿弥陀经》所说的西方十万亿佛土,该村落的居民,才是你真正的家族。

我已经大略的叙述死后到灵界的过程。事实上,除了这条路线之外,尚有人上升到天界。能顺利的走上这条路线是最幸福不过了。

有些灵魂连精灵界也进不去,不是变成地缚灵,浮游灵作祟人间,就是从精灵界踏上往地狱的通路。

那么,到底谁下这种审判呢?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一章叙述。

 

第二章 何谓恶有恶报?

 

何谓死后的审判

日本平安期的一本书《往生要集》,对日本人的死后观有深远的影响。据该书的记载,人在死后第七天 (头七) 将受不动明王审判;第十四天受释迦审判;第二十一天受文殊菩萨审判;第二十八天受普贤菩萨审判;第三十五天受阎罗王审判;第四十二天受弥勒菩萨审判;第四十九天受药师如来审判。第四十九天的审判决定来生的世界,也就是必须通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修罗道,人道,以及天道中的任何一道门。

《埃及的死亡之书》说,审判将在“奥西利斯的法庭”举行。死者的灵魂变成精灵,由引导灵带到灵界的“奥西利斯法庭”。在法庭上,死者接受种种盘问。

“你曾经盗取过别人的东西吗?”

“你爱怜人吗?”

“你崇敬神灵吗?”

然后献出心脏,放在天平上面。如果心脏的重量不超过羽毛的话,手下就会告诉奥西利斯说:“他的灵魂足可当他的证人,从天平的衡量,得知他的为人很正派,不曾犯下任何罪行。”

报告之后,死者被宣布为高洁之灵。徜若是恶贯满盈的心脏,则打入凶灵之国 (地狱 )

西藏的《死者之书》则叙述:“善”与“邪恶” 的精神会来判断生前的行为。判定的方法是:看孽镜台映出的生前种种,善行堆积白石,恶行堆积黑石。所有的石头堆完之后,就指示死者的灵该走的路。总共有六条路,即天界,修罗界,人界,畜生界,饿鬼界,以及地狱界。

 

恐怖的云层银幕

 

大科学家,也是《我所见过的灵界》的作者,史威丁堡却说:“不管是善灵或恶灵,并不是根据他们在人世的所作所为决定他们应该走的路,而是善灵憧景著善灵所居住的灵界,而恶灵则念念不忘同类所居住的地狱界”。

站在佛教的立场来看,“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因果报应,以及“自业自得”的思想,都暗示著人在世的行为,决定他死后到什么世界去。

由这一点来看,我认为没有主宰判决的“审判者”。佛教教导信徒“自戒”,由此可以说,审判官 (阎罗王) 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只要能够坦诚的面对自己在人世所造的“业”,就能很自然的决定往灵界的去路。

凭什么来洞息自己的性格以及所造的“业”呢?那不是抽象的,而是精灵界的云层银幕。

在精灵界,前辈灵为你引导并义务服务。你有生以来一直到精灵界为止的所作所为,甚至你心中所想的事都映在云层里。当场别的死者之灵也会同时望着走马灯似的银幕。

前辈灵只把你毕生的经历全部映出来,他们不作批评,始终不吐露半个字。

 

你的一生毫不保留的揭发出来

 

“不说谎”,“不盗窃”,“不淫乐”,“不杀生”,“不喝酒”,以佛教的五戒来说,能够完全遵守,终生不犯的人,是不存在的。我敢断然的说,根本就不可能有。

每一个人都有难以言喻的烦恼,及不可对外人道的秘密。不久以前,一位妇人悄悄的对我说:“我有一个秘密不能告诉丈夫,那就是我的孩子并非丈夫的亲生子,而是其他男子 ...... 但是我的丈夫一直相信孩子是他的骨肉。我在死后能隐瞒这个秘密吗?如果可能的话,我想永久保持这个秘密。”

这种私人的秘密在云层银幕上是隐藏不住的。这个巨大的云层银幕,最公正不过了。它不管对方是何等人物,总是毫不保留的把他毕生的所作所为映出来。

例如:暗恋朋友的情人,兄弟之妻,姊妹之夫,偷食禁果,暗渡陈仓,乱伦等等,云层银幕都会清晰的映出来,周围的灵都能一目了然。

我说过“云层银幕不会遗漏最小的细节”,不单是背叛同伴,造谣生事等罪行,就是乱伦,近亲相奸等丑闻,也会一丝不漏的“抖出来”,实在叫人胆寒。

云层银幕接二连三地映出的生前种种,把一个人的性格毫不留情的浮现出来。

如此一来,所有的恶行恶状,将给前辈灵,以及周围死者之灵极鲜明的印象。虽然没有审判官,然而“你是属于那一种人的评价”将在此完全公开。

 

 

灵界永恒的道德准绳

 

以人世来说,所谓的道德观,价值判断等,已经今非昔比,变化之巨叫人不敢想像。

第一,我在学生时代学习物理,所谓“物”的定义限于实存之“物”。到来今天,所谓“物”的定义,已经扩张到“不存在的东西”,以及“四次元的影子”。

既然是定义,应该不会在几年内就改变,但在人世,却变得叫人无法想像。

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往昔是不能上口的,否则将招来鄙视的眼光。今日就是说的再露骨也没有人见怪。甚至有什么“爱人银行”的怪现象出现。可是灵界可大不相同。哪儿的标准是不变的。往昔灵界认为是邪恶之举,今日的灵界绝对不可能认为是善举,永远是一个标准,始终不变。

人世的“造业”,以及一个人的性格,在灵界会得到什么评价呢?

强盗,伤害,杀人等罪,都是邪恶的行为。其实,潜在的“杀人欲”,亦是同样严重的邪恶行为。

人世跟灵界截然不同的是:人世的意识是10 %,潜意识是 90 %;而灵界潜意识 90 % 全部上升到意识上。换句话说,意识到达100 %了,因而立刻就能够洞悉对方的内心。这种现象称为“第八感” (第八识)。 第八感在死后才会显现。世人有这种能力的如法国往昔的预言家拿斯多勒达姆。除此之外,只有所谓的千里眼,或预言家才拥有。

由于第八感的作用,能洞察他人的内心,对方是否真的爱你?爱有多深?有如看玻璃杯中的水一般,清清楚楚。

同样的,到了那个世界以后,憎恨也无法掩饰。总之,在内心浮现的念头都会显现出来。

 

既遂未遂都是同罪

 

对特定人物的憎恨,与恶行同罪。内心一有了憎恨,无疑直接害了那个人。灵界乃是思想的世界,心存憎恨,等于付之实行。就以人世来说,用憎恨杀害对方的例子相当多。根据试验得知:使用意志力可杀人,也可以指导一个人。

尤其是集团汇集的力量,恶念往往发出很大的威力。如今世界各国都倾全力在研究,这跟超能力武器不无关系。换句话说,与其使用枪械,药物去暗算人或杀人,不如养成意志力,以集体之力执行。根据试验得知:把意志集中于总统,首相等特定人物,诅咒他生命快速终结,结果这个受诅咒的人一定会倒霉。

如今美苏两大国秘密地研究超能力杀人能源,即是一例。

在人世,意识为 10 %,潜意识为 90 %,虽然相差如此之巨,仍可以发挥意志力。况且在灵界意识达 100 %。这实在叫人惊讶。

若心中强烈地憎恨对方,利用 100 % 的意志力,就可以立即发挥效力。这就等于在灵界发出杀人光线一样,这么作的人一定堕入地狱。

堕入地狱的人,年复一年,互相发射杀人电波,互相残害,永无休止的争斗。反过来说,互相发射“爱”的念头的人,天国必会出现在眼前。

换句话说,“我恨不得把你宰掉” 的憎恨感情,将变成相当强烈的“思想”致人于死地。

灵界的一切都是“思想”,因此,在人世时不管是真的杀了人,或者在内心一直想杀某人,虽然并未付诸行动,始终只停留在“想”的阶段,结果两者是一样的。

只要是杀人,不管既遂,或者未遂,都是同罪。

 

战争杀人之罪

 

不过话又说回来,同样是杀人,或者使人负了重伤,如果是战争的话,则另当别论。因为这并非为了一己的利益或本身的欲望而杀人,伤人,而是为了保家为国,保护情人兄弟,不得已而如此。所以同样是杀人,却跟抢劫财物谋害人命有天壤之别。

以前有一位老妇曾经忧心忡忡的问我说:“我丈夫在太平洋战争中死于赛班岛。他跟众多的美国人交手,我相信他一定杀了很多敌人。既然他已经犯了五戒中的杀生罪,我想他是不能升往极乐了。如果我每天都为他念佛,他能够获救吗?”

这虽同属杀人行为,可是评价完全不同。杀人本来就是残忍的行为,例如:在战争时期奉长官之命杀死俘虏,而你又盲从,并不求情,你将跟下令的长官同罪,死后到了灵界,一定受到报应。

如果长官下令杀俘虏,你为俘虏求情:“为什么要杀已经投降的俘虏呢?难道不能就此罢手?”徜若长官不准,你在万不得已之下杀了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以后,你杀人的罪行将大为减轻,比盲从杀人罪轻。

杀人也因动机而罪有不同 

当你接到杀害俘虏的命令时,如果心里想著“我极不愿意如此作,可是违背上司的命令有罪 ...... ”百般无奈的执行,就不会变成恶因。

如果对这种残忍的行为,不但不产生怜悯之心,甚至幸灾乐祸,必然变成恶因,到头来非受报应不可。

关于罪行,我还得补充一点。例如:有一个人替你身亡。因为你在某一方面的过失,因你而死。换句话说,他的“死”系出于你的过失,那就如同你直接杀人。

杀生害命这一件事,到了灵界必成重罪,当然也必须偿还。因为你竟敢中断神所赐予的寿命,当然必须重罚,有时甚至进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外有些人本身虽然不曾犯罪,却为别人顶罪,为别人背起黑锅。仔细看看周围吧!一定有不少人替上司的“不是”负起责任。所谓罪行的评价,到了那一个世界会倒转过来。

这种罪行单看上司的立场,有时会全盘改变。例如:由于部长,课长,或者顶头上司的欺诈,盗领公款,而由你背黑锅的话,你将跟上司同罪,因为那是一种极大而叫人不齿的恶行。

假如上司做的事情无愧于天地,却因此获罪,你也得负责的话,这并不能视为罪行,反而是灵界赞扬的一件事。可见,灵界的伦理严正,远非人世所能比拟。

 

 

强奸者的下场如何

 

在所有的罪行中,最使女性屈辱者莫过于强暴。女人会憎恨那个人一辈子。如果这种人在这个世界逍遥,不受任何制裁,实在很难叫被害者咽下这口气。

我以前耳闻的例子,可说是最令人同情的了。一个少女在就读高中时被数名无聊男子,强行劫持到一栋空屋子里轮暴。该少女因羞耻心作祟,一直提不起勇气报警,只好深藏在内心。

她有一个姊姊,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其中有一名男子时常到她家来探望她姊姊,看了他的面孔,少女惊讶万分。

原来他正是轮暴她的男子之一。想不到恬不知耻的他,知道少女不曾把秘密告诉别人,便得寸进尺的对她说:“如果你不想我把这件事传扬出去,就乖乖听我摆布吧!”于是又肆无忌惮的污辱了她。

肆无忌惮的强暴女性的男子,尽管在人世没有得到报应,似乎天地也拿他没办法,但是身亡到灵界以后,就逃不了报应。强暴女性,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目的是为了逞兽欲,那就更不能原谅了。

但是真正从内心爱著女方而忍不住强暴她,其结果又不一样了。

真心爱对方,想把对方占为己有,在自然的欲望下,产生肌肤之亲。与其说是强奸,不如说是“无意识的行为”比较恰当。

真正迷恋某人,打从心坎里爱慕她,就算是以掠夺的方式表示对她的爱,仍然有宽恕的余地。

如果碰到这种场合,能够忍受对方的诱惑,克制自己的私欲,一旦到了那个世界就能受到很高的评价。徜若有一个男人,在情欲的冲动下“强暴”了一个女性,以后虽然在对方同意下发生了性关系,可是,先前的那一次“强奸”,仍然会留下污点。就是以后跟自己强奸过的女性结成夫妻,“强奸”这一件事,仍然会降低他的品格,被视为灵格很低的灵魂。

 

 

与其骗人不如被骗

 

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求生存,有种种不同的价值标准。很多人都异口同声的说“与其被骗,不如先骗人”。为了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求生存,有不少人认为这种邪恶是理所当然的。

“与其被骗,不如先骗人”报著这种主张的人,几乎都是一些对灵界一无所知的人。说的更明白一点,只有认为死后什么都了结的人,才会有这种处世态度。

那些为了钱财而杀人的凶手,绑架幼童勒索金钱的盗匪,以及牺牲性命跳入水中或大火中救人的,如果有“死后的结局都相同”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抱著“与其被骗,不如先骗人”这种处事态度的人,乃是标准的邪恶者,也是典型的下地狱者。其实,应该把它倒过来才对,那就是“与其骗人不如被骗”。正直的人在人世往往是吃亏的,因为他们时常受骗,可是我们在人世的时间很短暂,相较之下灵界堪称我们生命的安身处。“与其骗人不如被骗”可帮你获得所谓善灵的资格。

只要我们环视四周就不难发现,自己并不想危害别人,但是时常受别人迫害以致常常吃亏上当。

例如:正直不阿的人,一旦相信自己的行为没有错,就会一辈子贯彻下去。第二次大战后经济萧条时,有一位仁兄坚持不吃来路不明的食物,贯彻他的正义,只吃配给的粮食糊口,以致营养失调而死。虽然有人讥笑他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但是到了灵界以后,他一定能够获得极高的评价。

本来这个人世就是我们的进修之地,如果在人世坚守著“绝对不能如此作”,而受到迫害的话,将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定能够获得赞赏。

有被迫害的理由而受到迫害,情形就不同了。例如:因为性情顽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死活,思想太偏激,以致受人攻击或迫害,那时咎由自取,到了灵界以后,仍然受那种待遇,当然没有什么好处。

总之,受迫害的原因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并非在人世受到迫害,到了灵界就能获救。行为正大光明,大公无私,自然能赢得赞赏,因为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法则一直存在于灵界。

 

 

能够从情欲的泥沼脱身吗

 

前面已经叙述,一到了灵界以后,你在人世的一切行为,甚至意志等,都会赫然的映在云层的银幕上,死者在人世所戴的假面具也被卸下,只得赤裸裸的呈现真面目。

凭云层的银幕,就可以洞悉死者的欲望类型及其深浅,甚至于这种意义,只要看看欲望,就可以对一个人的一切了如指掌。

就算肉体死亡,人类的内心依然残留著各种欲望。例如:金钱欲,物质欲,名誉欲,性欲,嫉妒等。这些欲望若太强烈,根本没有进入灵界的资格,甚至构成堕入地狱的条件。

对人类而言,比物质欲更可怕的乃是性欲。如果内心把持不定,人的一生可能因它而毁掉。

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来说,目前有很多人发生婚外性关系。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刊物的煽动诱惑,这种风潮似乎见怪不怪了。

任凭性冲动的“宰割”,生下了连自己也弄不清是谁的骨肉,这种例子已经不新鲜了。

有一个女性在学生时代交结了一个山盟海誓的情郎,而且也有过肌肤之亲。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就职以后,又跟课长发生了如火如荼的感情。于是她就脚踏两条船,情郎课长一把抓。

旋即她因身怀六甲,手忙脚乱的跟情郎结婚。可是她也弄不清楚生下来的孩子究竟是谁的骨肉?因为她的血型是 B;情郎是 AB;课长也是 B 型,偏偏生下来的孩子也是 B 型,以致叫她头痛万分。

这种不守人伦的行为还不算罪大恶极,但是人尽可夫的性格,到了灵界以后,却是灵格的标准。

 

 

残存性欲的危险性

 

以我们生活的人世来说,已婚女性跟身边的男性接触的机会很多,由于近水楼台的关系,很容易沉溺于危险的关系。

诸如:迷恋口若悬河,妙语如珠的职业补习班老师;不知不觉的爱上了孩子的家庭教师,以致发生了畸恋等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甚至还有跟送报纸的学生唧唧我我,频频出入于学生的住处,以致闹得满城风雨。凡是带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性欲,通常称为“残存性欲”。其实性欲用“残存”两字很难概括,因为它会把人紧紧地缠绕不放。

在灵界入口的精灵界,关于性方面,简直可用“夜夜春宵”来形容,频度可达人世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时因为触觉敏锐好几百倍,性感连带也变的异常敏感的缘故。况且,性的对象很容易得到。因此刚刚死亡不久,性交简直是泛滥的叫人不敢相信。

有如人世所谓的“深情难舍”一般,到了精灵界时,尽管你已经感到厌倦,但是对方却不放过你,以致只好敷衍下去。

换句话说,“性”乃是精灵界必须通过的一道关卡 

例如,在人世曾经跟五个女人发生性交,到了精灵界将猛增到五十和女人,甚至成百的女人,你都得跟他们演出“囊王会女神”。所以,在人世时,性交的范围越小,到了那个世界就越容易从“性交地狱”脱身。

“我跟亲生的父亲发生了不可告人的事,将来到了灵界会受到惩罚吗?”诸如此类的事,不可避免的,将在云层的银幕上显现出来,到时想掩盖根本就办不到。

关于这件事,虽然不至于直接受到惩罚,但是势将堕入同类的集团 - 人尽可夫 (可妻) ,毫无秩序的性欲集团里。一旦陷了进去,想抽身就非常困难。

不管是亲子或兄弟姊妹,谁也救不了你。一旦被认定非堕入那种地狱不可时,就非得有相当的觉悟不可。

如果不挣脱这可怕的陷阱,就无法到达灵界。像烟酒等可以凭自己的意志戒掉,可是性方面却非常棘手,就算你下定决心再也不干,可是对方却百般纠缠,叫你欲罢不能。

 

 

名誉欲将变成你的绊脚石

 

精灵界乃是要求“真我”的世界。所谓“真我”就像我在第一章叙述的,是使一个人真正的性格完全暴露出来。

假如我是人世的数学教师的话,“三次方程式我实在没有把握,如果是二次方程式的话...... ”等等,心里会感到忐忑不安。徜若是医生,很可能就惴惴不安的说“盲肠的手术或许我做的来,但是复杂一点的手术,我可能就无能为力”。其实,这是很重要的。意思是说,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要保守一点,因为所谓的名誉欲,实在是害人不浅的一种恶劣的欲望。名誉欲很强烈的,也就是喜欢沽名钓誉的人,脱离精灵界的时间势必要延长很多。

在那个世界里,最好放下种种的欲望。

最先决的条件是:切断所有的欲念,若不如此,你的身体将变得非常沉重,根本就渡不过三途之河。拥有相当地位的人,例如:市议员,县议员,甚至首相等,这些一直紧紧抓住名誉的人,一但肉身死亡,还抱著“给我们 (在人世时) 相等的待遇吧!”,这将妨碍你恢复“真我”。

大学也有所谓的名誉教授。真正的教授可领到薪水,但是名誉教授连一毛钱的薪水也没有。尽管如此,只要有“名誉”两个字,教授们也就只好容纳他们 (乐意接受)

但是,这种名誉到了那个世界,比一枚勋章还没有用处。同时求名之心,对提高灵格是一种妨碍。

 

 

自己设下的惩罚世界

 

金钱欲最好早一点舍弃。有一些贪婪的人,因为在人世拥有上亿的财产,一直在痴痴地想,死后是否能够把庞大的财产一并带走?真是“痴人说梦话”。我很想用这一句话骂他们。

我想不透他们要用什么方法把财产带走?死后要拿走财产是百分之百办不到的。

有钱的死者担心自己留下的财产,别人是否以正当的方法继承?儿子及媳妇是否是浪费成癖?如果一心系著这个问题到了灵界,势必不利。

临死前,最好不要再看重地位及名誉,如能把金钱欲,物欲都抛弃,那是最理想不过了。

性格,欲望都恢复真我,毫无虚假,这是精灵界最大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冷静的反省,检讨自己。

死者看着云层上映出自己的德行,方才知道何为真我,并徐徐的恢复自己的真面目。狡猾者更狡猾;胆小者更是见了风吹草动就怕;无知者变成愚痴;邪恶者更邪恶;正直者更正直,无不显出自己的“原形”。

这就是“真我”,由此决定一个人在灵界的前途。

在人世时,人人几乎都在“他罚主义”下过日子,但是到了那个世界,“他罚主义”不被承认,那是一个“自罚的世界”。

 

 

第三章 消“业”

 

为什么生在这个世界上

 

谈到灵界跟人世的关系,你可能悟出一个大道理。那就是:最好不要投生于这个人世,一个灵到人世投生好几次,表示这个人有某些方面的业在牵引他。

当然也有例外。那些投生到人世,负有领导人类的大使命者,另当别论。

那一些人很可能是释迦,李老君,耶稣,在好几千年里他们才投生一,两次。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消弥自己的业才来投生的,绝对无法凭自己的意志要投生就投生。反过来说,到了你应该投生时,你根本就无法拒绝。

例如,A 先生的肉身死亡之后,他将到精灵界脱胎换骨,变成了“真我”以后,才能够进入灵界。

到了灵界以后,有时守护灵会判断说“依我看,你此时不宜待在灵界,最好到人世投胎一次,以消弥你的业障”。

由此不难判断,人世是有点跟监狱一样,任何灵魂都不喜欢到人世投胎,再度做人。所有的灵魂都有永远居住在灵界的愿望,除非万不得已,或者身不由己,没有人愿意到人世投胎再度做人。

为了修行起见,你的守护灵跟守护神商量之后决定的,你无法抗拒,只能乖乖的从命。

【网页编辑按:是否投胎和何时投胎难道要受所谓的守护灵和守护神的影响吗?那他们不就成了某种性质的判官了吗?按照佛教理论,是否投胎和何时投胎,投向何处等等都要看投胎的“缘”是否具备,也就是说,适合你的灵性的投胎条件是否具备。因为我们知道,佛教讲“父子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夫妻是缘,恶缘,善缘,无缘不配”。投胎所向的那对男女就应该是前世曾和你有缘分有关系的,如果他们不在当时的人世上,你是投不了胎的。这应是十分复杂的因果关系。这是“人身难得”的又一个原因。】

 

 

灵格越低越有机会投在这个世界上

 

在灵界的地位越低越常投胎。所谓在灵界的地位,意味著灵的品格,质以及量都不足。人世乃是消“业”的修养场所,欲弥补灵的不足,人世是最理想的场所,灵格低的才会不断的到人世来投胎,重新做人。

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灵格低,正表示很接近堕入地狱的灵魂。所谓地狱,通常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很乐意接近人世,喜欢跟人世交杂,作祟,抱著幸灾乐祸的心理,看到别人痛苦就沾沾自喜。

恶灵是名符其实的邪恶之灵,它平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到别人受苦受折磨,所以,千方百计的想接近人世,看别人受苦而自得其乐。

位于灵界上面的天界,一向不喜欢与人世接触,因此不管人世的人如何的呼唤,如何的利用意志力想沟通,都是徒然。至于地狱界的灵就完全不同,即使你不叫他,他也会自动的找上门来。所以,灵格比较低的,通常会时常出现在人世。

【网页编辑按:天界的灵魂组成也是各种各样的。与灵魂在人生时的修养程度有关,并非一定像这里所说的“不喜欢与人世接触”。在地狱界的灵魂只能是在受著煎熬,而不会有“暇”漂移人界。能够出现在人世的灵魂主要有刚死后不久的中阴身 (即本书的“浮游灵”和或“地缚灵”),及饿鬼界的灵魂。 - 这是根据佛教的基本思想而做出的推理。详见本网页“网页编辑的话”。】

以此思想来看,到这个世界上来投胎的我们,灵格可以说是相当的低,就因为如此,才到人世投胎,接受种种的磨难。

灵格低而投胎,很可能导致两种皆然不同的后果。一种是喜爱邪恶的行为,以致更加深业障,一步一步的堕落;另外一种情形是,逐渐的消除自己的业障,变成无业障而一身轻,就不必到人世投胎了。

我要不嫌麻烦的再说一边,所谓投胎到人世,乃是业障还没有完全消除,必须再到人世走一趟。 

【网页编辑注:灵格低的灵魂连投胎人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是投胎到畜生界。畜生界的生命体包括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灵格更低的灵魂连投胎畜生界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前往饿鬼界,最糟糕的灵魂前往地狱界受苦。】

 

近似死的体验及消除业障

 

在讨论业障是否消除之际,还有一个“近似死”的问题值得探讨。你曾经听过“近似死”这个名词吗?所谓“近似死”,指死而复生的现象。

1977 4 20日的纽约时报上有篇报导:“死而复生者的证言”,文章如下:

到底有没有死后之生呢?-- 关于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神学者及心灵术师等研究的特殊课题。但是到了最近,科学家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了。

关于“死后之生”的会议及论文等,最近有很明显的增加,尤其以克普勒·罗斯博士的研究引人注目。

去年夏天在阿尔哈姆大学所举行的演讲里,罗斯博士说道:“我曾经跟‘死而复生’的数百个人面谈过,由这种体验,我完全的相信确实有‘死后之生’”。

据罗斯博士说,一度体验过死亡的人都有共通的经验,那就是感到灵魂立刻肉体浮游,而且内心充满了和平安祥的感觉。同时,又会见了以前亡故的人。死而复生的人,再也不对死亡抱著恐惧的心理。

那些埋首于探讨“死后世界”的研究者都如此下结论:“虽然我们还不敢说罗斯博士的研究,业已证明“死后之生” -- 可是至少有其可能性”。

话虽如此,关于‘死’还涉及医学的定义,同时也留下了问题,诸如:“死后的体验”到底是来生,或者是现世,令人无法明断 -- 等等一连串的问题。

《死后之生》去年出版以后,即屡次再版,作者姆蒂博士分析了死而复生的五十人之后,发现了跟罗斯博士同样的特征。据姆蒂博士说,“死亡的体验者几乎都凝视著自己的肉体回生的过程”。

总而言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今后会越来越兴盛。

纽约时报所介绍的这一项研究,已经由川口正吉译成日文,分别以《死亡的瞬间》,《死亡瞬间的对谈》,以及《续·死亡的瞬间》等,前后由新闻社出版。

【网页编辑按:这里所提到的克普勒·罗斯博士可能就是《轮回法则》一书中所提到的E·邱慕拉·露斯女士。她是全美医学界公认得优秀医学者,是芝加哥精神科教授。曾对两千数百个死而复生的病例作过研究。著有《死之瞬间》和《死之瞬间的对话》两本书。

而这里提到的姆蒂博士,同样也可能是《轮回法则》一书中说的穆笛博士。他是美国的神经科医生,曾在东诺斯卡罗莱那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哲学。他曾研究过二百多死后复生的案例。著有《Life after life》 一书。请参看《轮回法则》。】

 

 

“近似死”谈了些什么

 

关于“近似死”的体验,姆蒂博士以种种体验事例展开研究,其事例可分为三类。

(1) 主治医师临床判断“死亡”后复生者的体验。

(2) 因事故或疾病,肉体频临死亡的人的体验。

(3) 复生者把本身的体验对当场的人说,再向博士报告者。

姆蒂博士分析这些例子,再探讨“近似死”的共同点,把过程细分之后再思考,结果归纳成以下的十项。

(1) 听到了死亡的宣告。

(2) 体会到内心安祥与满足。

(3) 灵魂脱离肉体。

(4) 进入黑暗的隧道。

(5) 看到了光线。

(6) 进入光的世界。

(7) 看见了已故的亲人。

(8) 跟光的天使碰面。

(9) 回顾自己的一生。

(10) 碰到生与死的界限。

读到这里,读者或许感觉到姆蒂博士所分“近似死”的过程,跟第一章我所叙述的“从死亡到灵界”有颇多相似之处。

【网页编辑按:那么作者的描写根据是什么?资料从何而来?作者的资料与姆蒂博士和克普勒·罗斯博士有无关系?】

我要举出因车祸而被送到医院急救,由此体验到“近似死”的男士的例子,因为把它当成近似死的过程实在很有趣。

这位男士骑机车发生车祸的瞬间,看到防护栏有如慢动作的画像似的,缓慢的靠近他。那时他认为自己死定了,同时也失去了意识。

当他恢复知觉时已经躺在医院里面,而且听到周围的人在说“瞳孔已经开了,没希望了......”,他拼命的叫“我还活著呢!”,然而周围的人好像完全没听见。

这个例子,就是本人在“近似死”的世界,“听到死亡宣告”最好的证明。

 

 

英国空军医务官的体验

 

幽体 (灵魂) 脱离肉体的体验,最著名者当推英国空军的顾问医生,后来成为大英帝国贵族 (勋爵士) 的医务官。

1916 4 (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被分发到皇家航空队第二旅团当一名医务官,驻屯于法国的克雷鲁马雷。那时,他只不过是一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可是战争却剥夺了他当学生的权力。

有一天,他收到了别的飞行基地发出的紧急通报,于是三步并两步地跟驾驶员跳进一驾飞机,但是由于驾驶员的操作错误,飞机很快失速并开始坠落。

或许是惊恐过度吧?这位年轻的医务官昏倒了,以致连飞机撞到地面的瞬间也浑然不知。

他清醒后,发现自己以幽体之姿,从六十公尺高的天空看到躺在地面上的肉体,及飞机的残骸。他甚至看到没有受伤的驾驶员,以及两名军官奔到他的身旁。

一部救护车开来了。看护兵从飞行基地的兵营奔出来,跳到救护车上,中途车子突然停下来,看护兵又奔回去带一些东西 ...... 这一切他都看得非常清楚。

就在此时,他感到自己以猛快的速度离开飞行基地。他好似飞越了附近的市镇,又朝向海的方向飞行。

当他突然感到“抽筋”时,仍是茫茫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地?不过,当看护兵把某种东西灌进他的嘴里时,他突然发觉自己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世界。

两名军官听了年轻医务官的报告之后,详细的调查飞机撞地时发生的种种事情,证明了每一件事确实都跟他所说的一样。

 

 

看到了死去的自己

 

1983 3 月,当富士电视在播放特别节目时,我正好有空,于是也坐下来慢慢的观赏。这一个号称“怪奇恐怖”的节目刚开始,就由体验过“近似死”的青岛辉和先生登场,谈他本身的体验。

大致内容是:青岛辉和开车时,连人带车撞上了防护栅,经路人发现后,七手八脚的把他送到医院。尽管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他却很清楚的看到自己接受医疗的经过,以及凝视著他老泪纵横的母亲。他仿佛身在天花板似的,高高的俯视著一切。

后来他突然掉进黑漆漆的洞穴里,在慌张的挣扎后才清醒过来。

诸如此类的体验,姆蒂博士的研究里出现的很多。现在,我举其中一个妇女的例子:

大约一年前,我感到心脏有些不对劲而住院。次日早晨,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又觉得胸部疼痛异常,按了床边的铃,护士很快就来了,我觉得仰卧很不舒服,就在改为俯卧的当儿,突然不能呼吸,接著心脏停止跳动。

就在这一瞬间,我听到护士叫著“赶快叫医生!”,接著我离开了自己的肉体,从床上垫子与把手的缝隙间溜下了床。然后如云朵一般缓缓的上升。我一面往上升,一面看着医生和护士奔进病房 - 我估计一共有十二名护士。升到天花板的高度时,我一直朝下看着病房的情形。那时,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片被风吹到天花板的纸片似的。

医生们忙成一团,一心一意地要救醒我,我的肉体躺在床上手脚伸直,床边站满了人。有个护士焦急地说:“她死了,她已经死了!”。不久,为了使我苏醒,有个护士对我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由上述的两个实例,我们就不难明白,那些体验过“近似死”的人,都是从上面看着自己死亡的肉体。

有一个“近似死”的体验者甚至看到家族离开病房后,一名护士悄悄拿走了床边的一包糖果。

一个少年看到伏在他身上哭的奶奶头上有钱币大小的秃块,在这以前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秃块,复活以后提起这件事,他们果然从祖母的头上发现了那片秃块。

【网页编辑注:在轮回法则一书中,这是一个名叫松本武氏的医生自己在二十五岁时的体验。他是东京田无市的一家医院的医生。当时他因重病住院。在天花板上看到了祖母的头发秃了。】

在西藏体验过密教修行的中泽新一氏说:“我察觉到自己有奇妙的体验,觉得自己就在身体外面,从上面看着自己的身体,那实在是很奇妙的感觉。从上面看下来的身体,无论是头发的颜色,衣服的摺痕都看得很清楚,但是随后周围的空间离身体渐远,好似一层一层的溶入黑暗似的。叫我感到纳闷的是:我却能清清楚楚看到坐在我后面卧榻上,忧心忡忡看着我的一个年轻僧人。”

这就是意识离开身体,从上面往下看自己身体的经验。由此看来,“近似死”者的意识会离开身体的说法,一定是很正确的。

 

 

“近似死”的意义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所谓的“近似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一言蔽之,“近似死”体验者是因为在人世的任务还未完成,所以又被送回来了。

死而复生意味著此人在人世的“业”还未消尽。换句话说,他在人世的义务还未尽完,以致被“遣送”回来。“近似死”并非意味著“从灵界归来”。

因他在人世还未做完的工作非常多,在没有完全办好前,绝对不许回到灵界。

很多人说,家人意志力很强时,有时可以把死者从鬼门关 (灵界) 拉回来。例如用力的大叫 “你回来吧!”如此一喊,死者回魂的例子还真屡见不鲜。

事实上,死者再度回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家族大声喊叫的结果,而是他命不该绝,寿数未完。

家族喊叫死者回来的强大意志力,有时真能使死者死而复生,“近似死”体验者就有这种证言。从形式上看,仿佛是家族喊叫死者回来,事实上是死者的寿数未到,所以魂魄再度投体。

 

 

业还未消尽

 

所谓“人世的任务还未完”,意味著“业”还未消尽。

哈拉尔多逊博在他的著作《人类死亡时》中就再三提到,很多死而复生的病人证明了这一点。

多数死而复生的人都说,灵界调查了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查出了错误的地方,于是叫他们再度回到人世,好好的弥补错误。

以下我就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的主角是一名印度教徒。这个少女一度被宣告死亡,但是隔了不久又复活过来。这件事有一名医生亲眼目睹。

两名使者把病人牢牢的绑在担架上,把她带到神的面前。这个女病人在哪儿看到了一群美貌的女人,她们正在准备饭食。女病人看了香气四溢的食物,猛咽口水,很想尝一尝。在高处,装饰的美仑美奂的椅子上坐满了有权势的人。这些人问使者:“你们为什么带她来?”,并且说出应该带来的人物姓名。如此一来,使者就把女病人送回来了。

女病人并不想回到人世 - 因为眼前的世界太美太吸引人了。

事后经过严密的调查,果然看到她的两足有被绳子绑过的痕迹。何以两足留下绳子绑过的痕迹?因为在印度,凡是被送往水葬场的尸体,都习惯绑在担架上面。

另外一个例子,乃是在子宫手术后进入危险状态的主妇。

“我碰到了四个黑衣人,她们硬叫我跟他们走。我很害怕,一点也不敢违命。他们带著我升空,半空中有一个绿色的空间,神就坐在哪儿。他问了我的名字,然后苦笑着说:“你不是应该到这儿来的人”,于是,我又被送了回来。”

上述的两个例子,都是“你并非应该来的人”而被遣送回人世的。

 

 

近似死体验者的死后

 

因为世人不了解“死”,所以感到害怕。但是“近似死”的体验者,虽然很短暂,毕竟是体验过了灵界,所以他们好似从头到脚受到强光贯穿一般,感觉到人世及灵界,乃是由巨大无比的神力所形成,同时也受到神的统治与操纵。

到了这地步,再也不敢存有“只要自己好,管他人喜欢不喜欢”的自私念头。同时也会驱策自己在人世生活的那一段时间里,尽量的慈悲济世,圆满的完全成自己的使命。

他们跟不曾体验“近似死”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体验过很难得的“近似死”,而再度回到人间的人,能够在“我一点也不害怕死亡”之下,抱著强烈的信念,很有意义的生活下去。

同时,这些体验者,很可能也碰到发光体,被发光体所包围,直觉的认为“这就是爱”,“这就是神”。所以重还人世以后,就把感受到的爱分享别人,使别人也快乐,如此累积了善行之后,他的“业”自然就消除了。

【网页编辑按:‘消业’这个词在这里大概不太合适。而用‘受报’好一些。因为就连我们来到这个人世上,以及在整个六道中轮回,无不是因为我们在以往的生命中已经造成了业 (包括善业,恶业及不善不恶的业。这些业就是“种子” ,即业种)。就因为这些业种要“发芽,开花,结果”的条件在人世具备了(业缘具备),这种业因和业缘之间的“业力”吸引著我们来到了这次人世。以往的善种使我们受到善报 (好的出生家庭,教养,物质享受,职业,名誉,财产,家庭等等),而以往的恶种使我们受到恶报。什么样的业缘具备就先受什么样的报应。正因此,有钱有财,事业兴亡的人未必有好的相貌,身体,家庭等等;而妙龄女郎,英俊男子也可能出生在贫贱的家庭。

这些死而复生的人们,他们的复生,就极有可能解释为在这个人世上,使他们以往的善业和/或恶业受报的条件 (业缘) 都具足著,业力就吸引了他们再度回到人世。

他们回到人世后,照样有我们平常人一样的欢乐及苦难的遭遇 (受报,即由以往的业所注定的),但是,他们对待这些苦难报应 (尽管他们并不像佛教徒那些这样理解) 的态度却和常人不一样了。他们再生后的善性只是为他们的未来 (明天,明年,十年后,及或下一世,下下世) 种下了新的善种 (善业)

所以说,他们现在的善行不能“消”掉以往的恶业在现世所应该得到的恶报,同样也不可能消掉以往的善业在现世所应得的善报。比如,如果佛祖再降世为人生 (当然他们已经有能力不来,他们已经在六道轮回之外,而我们常人不行),他以往有过的恶业,如果还没有受报过,而现世受报的条件又具备,那他也得受这恶报的。大家知道,佛教界的大师在修行修炼著却还是会生病,就是他们以前的恶业的受报。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准确无误,对任何人都毫不留情。】

所以,在人世的贡献便如积沙成山一样,再度回到另外一个世界后,一定能够受到礼遇。

当然啦,一个人的“业”是否消除,当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时,是无法知道的。

俗语说:“行善有如春日草,日日有所长”,我们凡眼看不见的绳子在操纵著它,并且不管善与恶都逐条的被纪录下来,到了灵界,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第四章  临终与灵界

 

临终左右了死后

 

有人死时满足而安祥,有人却心有牵挂。这两个人,都会把他们的心境告知他的家族。

也许有人会说:“不可能有那事”。但我认为本书百分之九十的读者会赞同的说:“很有可能有这事”。

具体的事实是什么呢?安祥而满足地死亡的人,死后不久,总希望能发出风铃般的悦耳的声音。反过来说,不满而死亡的人,死后不久,会破坏东西。

我何以能够斩钉截铁的这样说呢?那是因为曾经一度死亡,也就是“近似死”的体验者告诉我的。

通常“近似死”体验者被白光体所包围,迎接者出现,一旦发现错误,就送回人世。在这种情形,安祥满足而死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真想摇动风铃..... ”。

我的母亲亡故时,我整夜守灵,睡在她老人家身旁,那时母亲就摇动了风铃。刚开始时,我以为是茶壶的水冒蒸气而出的声音,仔细的环顾四周,根本找不到声音的来源。况且附近并没有能发出铃声的东西。

所谓的“真想破坏东西”,也是我从那些体验者们的口中听来的。凡是内心有牵挂而死的人,到了那个世界以后,和安祥死亡的人完全不同。换言之,他们都很不安。

就因为想消除不安,才有破坏的冲动。

 

 

目击灵魂

 

这是以前我在某电视主持“话灵界”的节目时,一位观众寄给我的一封信。内容谈及人类的魂魄离开肉体而去的经过。现在,我就把这封信一字不漏的刊登出来。

“我的哥哥因白血病而住进了大学医院,情况相当危急,主治医生说:“顶多只能活到今晚,或者明早”,所以家人都围在他的病床旁边。

到了黄昏六点钟左右,当我透过玻璃看夜空的时候,魂火从窗下钻到外面,缓慢的超著医院的正门移动。我感到纳闷,一直盯牢它,直到消失为止。那时,我突然有一阵不详的感觉。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人家说,魂火红若火团一般,而且还拖著一条尾巴。我目睹的魂火正是这样。

九点刚过,我的哥哥就咽下了最好一口气。魂火在他死亡前的三小时出现,这是我破天荒第一次看到魂火,它使我惊恐万分。”

魂火静悄悄地从病房出去,表示死者有相当的觉悟,安祥而满足的到了那一个世界,并没有感到痛苦。

 

 

到灵界的执照

 

若家人思念很深的话,死者的灵魂会受什么影响呢?不时思念死者而悲伤,对死者前往灵界,将非常不利。

对家人来说,至少在一个星期内,由于太悲伤,因而视而不见,食不知味,只想著去世的亲人,不断的流泪。悲悼亲人之死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最好尽量节哀,不妨多想一些死者在世时的快乐,籍此冲淡悲伤的气氛,使自己过的愉快些。

对过世的亲人痛哭在所难免,可是不宜长久的痛哭而损害自己的健康,已故的亲人也背了重担,舍不得你,迟迟不能抵达精灵界。

为了对死与生双方都有好处,不妨多想死者生前的趣事,交谈等等。我这么说,并非叫大家对“死”表示喜悦,而是叫死者无牵无挂,能够放下心,毅然的前往精灵界。

对于死者的灵魂来说,西藏的《死者之书》所记载的内容很重要。这本书写著:最好清晰地对死者的灵魂念出下面的文句:

“噢,高贵的先生,所谓的死终于到来了,您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只有你一个人会离开这个世界。死是会降临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请不要执著于这个世界的人生。你就是迷恋这个世界,也没有永久停留在此地的力量。彷徨于这个娑婆世界并没有什么好处,不要被这个世界所羁绊,更不能懦弱。”

“不要被这个世界所羁绊”,也就是鼓励死者毅然的从人世移到灵界,同时,这也是使死者无牵无挂,安祥到灵界去的一张执照。

 

 

临终的自觉与支援

 

当一个人长久缠绵于病榻,健康情形很差时,对于那些平时认为微不足道的事,往往也变得很敏感,以致胡思乱想。就算不这样,一旦对自己的健康失去自信,还是会杞人忧天地想著“我会不会因为身体有些不对劲就死了呢?”而且又不放心妻儿,如此多虑的人,一旦真的死了,往往舍不得离开人间,也就难以超生。

说实在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旦要离开人世,难免对亲人产生依依不舍之情。可是这种想法如果太强烈,将很难进入精灵界。

死者对身后的妻儿依依不舍,或者放心不下时,纵然知道自己的肉体已经死亡,但由于心有所念,就仿佛身上绑了一块巨石似的,很难上升到另一方面世界。

一旦肉体死亡,最好心存这种念头:“我要先到那个世界 (精灵界) 去增广见闻,以便教导后来的灵魂...... ”然后,心无旁贷的升入精灵界。

不管一个死者如何的思念,或者放心不下家人,在刚死后不久,绝对不可能在暗中帮助他们。

大体来说,成了第三代,第四代的祖先以后,才能够作子孙的守护灵。死后不久的人,他的灵魂不可能从灵界对人世发生影响力。所以死者虽然心中惦念著人世的亲人,但是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收敛一下感情,一路往精灵界走去。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视线投向广大无际精灵界及灵界,因为哪儿才是你永远生活的地方。

死者固然惦念著身后的家人,在人世的家人也是泪涟涟,一想到死者就热泪盈眶。因为死者生前是很慈祥的人,处处为家人设想。如果死者是他们所憎恨的坏蛋,那就不会有人为他流泪痛哭了。

逢七七四十九日,周年忌等时节,家人就集结在一块,心中凄然的想著“爸爸现在不知怎样了...... ”“妈妈不知道好不好...... ”说着又悲切的饮泣。思情之情本是人之常情,可是切勿因此伤害自己的健康,以免过世的父母不能安心。

据说精灵界在地球上约四百公里的高空,死者既然得上升这么长的一段距离,最好使他了无牵挂,顺利的上升。如果他心有所系,那就等于给了他一个包袱。

是故,留在人间的亲人,不妨稍微节哀,尽量的回想死者幸福的一面,以及他感到快乐的一面,以冲淡悲痛。

死者接受了亲人的支援,即能洒脱的,了无牵挂的升入精灵界或灵界。

 

 

正确的供养

 

死者一旦归天,供养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切不可以“迷信”视之。有一位女士就不懈怠地供养死者,后来因此得到美满之归宿。

“母亲与我相依为命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未料于1981 年心脏病发作,匆匆地结束了82 年的生涯。在她过世的一年前,母亲就不能外出了,有时连本身的事也无法料理,她老人家与我都认为“以后只能趟在床上了”。想不到母亲却躲过了这种折磨,关于这点,我也为她感到庆幸。母亲过世以后,我一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如今面对著神案上的母亲的灵牌,我都会像生前那样的向她问安说:“母亲你好吗?幸亏你没有受到磨难”。我于每日早晚都上香,供花果,供饭食。逢到忌日就诵经,以祈母亲的冥福。

有时侯,我也会跟一般人一样,怀疑如此作,母亲是否能领受到这些功德?虽然我半信半疑,可是始终没有中断对母亲的供养,并且对著灵牌跟她说话。”

有一些唯物论者喜欢说“就算你给死者供养花果,供饭食,早晚烧香,诵经,死者仍然收不到任何利益。”

其实,诵经,上香,供花果,饭食等,对死者有很大的益处,如果作得到最好能继续下去。

上述的诵经,供养,除了能把功德回向给死者,增添他的冥福以外,还能提醒死者“你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了”,使他早日放下这个惦念之心。

供养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提升供养者的心境。所谓“人世”,从灵界来看,只不过是一个修心的场所,也就是道场罢了。在此地,我们要接受种种劳苦的折磨,同时不断的修“业”。

而心爱的人离世能够强忍悲哀,并早晚上香,供花果,诵经卷,这种宗教化的气氛,能够培养慈悲的胸怀,以及处处为他人设想的处事态度。由此可见,这也是一种修业。

诸如此类,对人世的我们而言,能够籍此提高品格。供花果能够涤除尘虑,诵经能够集中精神,上香也能够帮助内心的镇定。都可说是很好的修业工作。

所以供养,诵经对死者固然有益,对生者也是一种修业功课。

 

 

被杀害者的灵魂将何去何从

 

被人杀害,或生命突然终止,一时不知何去何从?丝毫没有前往那个世界的心理准备,以致大惑不解。

一般人即使不知道有那个世界的存在,但是如果内心有较长时间的准备,如:“啊,这一次我死定了”,趟在病床时就有所觉悟 (即心里有所准备)。这种情况下到来那个世界,当然就不至于迷惑。

如果突遭杀害,骤然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抵达那个世界,不管是否有所觉悟 (即是否曾有过死亡的心理准备),都以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过程到达。

突然遇害而死,到来那个世界时,将大惑不解地自言自语道:“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呀?”“是不是人世的另外一部分呢?”因为他很难接纳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

就因为完全不知情,以致变成地缚灵,长久的徘徊在死亡之地,不然就变成浮游灵 (孤魂野鬼) 到处游荡,或者作祟害人。突然遇害的人,时时会以幽灵 (鬼魂) 的姿态出现在人世。

对于这种死者,应该好好的供养他,并且重复地告诉他:“你已经死了,实在很可怜,请了无牵挂的到那个世界吧!”

就算是一般的死者,如果有“我不愿死”的念头,将会痛苦挣扎地死亡,从脱离肉体,一直到另一个世界之间的种种过程,都会令他惊恐万分,以致只能一味的退缩害怕,而无法正确的判断自己的处境,会在现场慌乱成一堆,很难抵达精灵界。

有些死者生前一味否定灵界的存在,死亡的瞬间又心存“我不要死”的念头,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抵达精灵界,甚至连灵界的方向都一无所知。只好中途在死亡之地徘徊。

对于这种迷失的灵魂,最好明白的告诉他“你已经死了”。

 

 

胎儿的灵魂

 

每当我上电视或讲演,只要涉及死后世界,总会有人忧心忡忡地问我:“因人工坠胎而死的胎儿会不会作祟?”

“凡是坠胎或流产的妇女,前世是否不喜欢孩子?或者欺负孩子?”,“坠胎而死的胎儿会不会作祟?”,这种问题最多。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所谓胎儿作祟这回事。

灵界是很神奇的地方。有如冲雅也先生说过的“涅盘”,乃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地,根本就没有再到人间受苦的必要。那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降生到人世,乃是受命消“业”罢了。

就因此,《西藏生死书》全书都在谈论不要接近子宫的方法。

换句话说,它指出了不投人世的种种方法。因为到来那个世界,根本就不想到人世来投胎了。更简单的说,只要肉体一死,就能够离开人世,仿佛一个人脱离牢狱一般,自由自在的遨游,实在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

 

 

没有所谓胎灵的作祟

 

人类到底如何到这个世界投胎呢?现在我就要说明这一点。

比如我死亡时,守护灵就为我安排了一切。只要他判断“这个人最好再到人世投胎一次,对他本人及灵界都有好处”,他就会跟守护神商量。

一旦守护神赞成,我就会被带到某个地方,把表面意识全部变成潜在意识。这就好像在人世打强烈的麻醉针一般,使死者之灵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睡觉。这里也可以说是投生的人世的驿站。

就在此地,死者的灵魂会遭遇到人间升起来的“气”。所谓“气”,英国的心理学会正在倾全力研究,至今还没有获得结论。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气”,也就是“念”。

在这等待投生的驿站,男女交媾的情念之“气”会升上来。死者的波动跟男女任何一方情念波动相吻合的话,也就是说,若死者的灵波被其波动迷住,就会投胎为那一对男女的孩子。

世间所惯说的那一句话:“谁叫你俩把我生下来”是不合情理的,应该改为“谁叫你来投胎的”才合理。并非父母凭自己的喜好把你生下,而是你感到父母的“气”很适合你,才高兴的来投胎。

我时常对儿女不孝的父母说:“如果孩子说不应该把他生下来,你就对他说 -- 是你自己愿意来投胎的!”

总而言之,在一对男女交媾时,死者之灵跟男女任何一方的情念波动相吻合时,才会来投胎作他们的子女。所以在夫妻敦伦以前,应该虔诚的向神祈祷说:“请赐给我俩良好的孩子”,如此生下好孩子的可能性就很高。虽然听起来有一点“玄”,但这是事实。

由此看来,死者的灵魂来投胎的事,并非他自愿的,而是无可奈何的投胎到人世来的。实施人工坠胎让他“回去”的话,他不可能有很大的怨气。所以我个人认为胎灵不可能作祟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实施坠胎的父母来说,内心免不了内疚,“好不容易他才投胎准备跟我俩结缘,却为了某种原因,使他白跑了这一趟。”内心多少有点悲伤,凄凉。由于内心有了创伤,浮游灵就乘机闯进去。这并非胎灵在作祟,而是浮游灵乘著父母内心创伤时,开始在他俩的身体“兴风作浪”,如此而已。

实际上,真的有所谓胎灵作祟的现象,然而作祟者并非被坠胎的胎儿灵魂,而是跟他风马牛不相干的恶灵附在父母的身上作祟,把人整的七荤八素,以此为乐。说起来也委实可恨。

通常一般人所谓的胎灵作祟,几乎都是恶灵所作的事。那些邪恶的灵魂一年到头想借机附在人身上,做些害人的勾当,而他们最喜好乘虚而入。万不得已去作人工坠胎时,绝对不要萌生“好可怜”的念头。

 

 

悲伤不宜太长

 

那些投胎到人世,很快或者年级很轻就死去的孩子,据说在灵界是倍受照顾,而且一向长得很好。他们有如天之骄子一般的被呵护著,什么也没有短缺。所以父母不要老想著孩子如果在世的话,今年应该是几岁了,应该上小学了等等...... 想着想著两眼又模糊了。

“如果那孩子还在的话...... ”这种想法,实际上对死去的孩子没有丝毫益处。

或许有人会骂我铁石心肠,我认为应该绽开笑脸说,“如今,那孩子不知怎样啦?”应该往好的方面想才对。

......  但话又说回来了,不管是葬仪也好,守灵也好,绝对没有人会高兴的说:“他已经超生了”。依情依理,没有人忍心如此做。

那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悲叹流泪应该在短期内结束。你认为一个星期就一个星期,到了头七就头七吧!过了这个时期就该摆脱悲哀的气氛,重新打开心扉,尽量的不去想那些事。

我如此斗胆的发言,在道德方面可能有种种的弊害,甚至为人所不齿,但是,我说出的是百分之百的事实。

 

 

自杀者的灵魂

 

自杀者的例子又会怎样呢?所谓自杀者也,就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么做的人,当然是有相当觉悟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因为这个人世太多不如意,使你觉得到处碰壁,你就想“抄近路提早摆脱目前所受的痛苦”。到那个世界过爽意的生活吗?一旦你到来那个世界又感到全盘错了时,不是太可笑了吗?

站在灵界的立场来看,自杀是违反自然的行为。人世是修业的场所,“为了弥补不足,学习所未具备的才能而来人世”,而自杀却违反了这任务,提早回到那个世界。如此神灵怎会高兴?当然是不讨好。

不管如何,自杀者到了那个世界,一定会大感失望的说:“我想像中并非如此”。由于事与愿违,他会呆呆地站在哪儿,不知所措,因为他实在太失望了。

最近屡见有人自杀,例如为爱殉情,家庭有纠纷而自杀身死等等,动不动就自杀的似乎越来越多。事实上,死后不但不能脱离苦海,甚至到了那个世界之后将倍受折磨,比起人世的痛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爸爸,我在涅盘等著您!”冲雅也先生自杀时的遗言犹在耳边,想不到他离开人世已整整两个寒暑。依照佛教的看法,所谓的涅盘,是没有痛苦和烦恼的世界,正是一般人所谓的极乐世界。

我们是为著消业才来到人世投胎的。必须遭受种种痛苦和烦恼。自杀的行为无疑是半途放弃消业。

消业是“把痛苦好好的玩味,再进行研究,利用它来提高你的品格。”所以故意给我们制造逆境。

自杀者在还未消业的情况下,悄悄的又回到轮回里。到了灵界,不管自杀者是谁,也不问原因,伸出援手的可能性非常小。

..... 对于殉情自杀,男女双双自杀身死。日本江户时代有所谓的“相对死”,情侣自杀时,有一方活过来的话,就会受到处罚。

不管那一种自杀都不会受到欢迎。因为来人世投胎的目的,正是为了弥补个人的不足。而且修业的时间长短各不相同,有的人三十年,有的人六十年 ...... 也有的人八十年......。凭自己的愿望在中途缩短休业期而回到灵界,当然是不会受到灵界大众的欢迎。

 

 

安乐死的有利性

 

迎接肉体死亡时的状况,对以后在灵界的生涯有极大的意义。是故,对于“安乐死”这个大问题非慎重地考虑不可。到底安乐死的人和普通死的人,到了那个世界有什么不同呢?所谓的安乐死。顾名思义乃是指死亡时没有痛苦的感觉,事实上这件事对死者有很大益处。

死亡时的痛苦越少越好,能够完全免除痛苦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换句话说,安乐死的人跟很痛苦的死的人相比之下,在灵界的遭遇就有极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死亡时的痛苦难以消失。

为什么如此呢?我得针对这个问题说明一下。死者的五感 (嗅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 比在人世时敏锐五十至一百倍。所谓的六感,七感,八感等,人类所具有的“天线” 将全面发挥作用。

在人世所感觉的痛苦,死者将有几十倍以上的感受。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尽可能的减少肉体的痛苦,安乐的死亡。这是对死者最后一次的重大事情,也可以说是一种供养。

 

 

安乐死的离开人世

 

临终时,多数人感觉到极大的痛苦。排除这种痛苦,使他毫无痛苦的去世叫做安乐死。疼痛时打麻醉剂使他入睡,或者籍此缓和疼痛。接著,时常给他灌输另外一个世界的知识。语气温和而缓慢的对他叙述,使他领会到“生命是永远的”的真谛。

如果寿命只剩下三个月,最好在这三个月内,就要使他对另外一个世界确信,籍此解除他不安的心理。与其消除他的不安,不如给他希望,使他感觉到那个世界是一片乐土,完全解除恐惧的黑幕。

恰如疼痛时缓解他的疼痛一样,在他临终时,最好使他安乐的离开这个世界。

 

 

“让我安乐死吧”

 

基于跟灵界的关系,我在很久以前就对安乐死感兴趣。想不到“妇人公论”也刊登了跟我同样见解的文章,我现在就把它介绍给读者。其中之一,就是女演员吉行合子的作品。

“还在孩提时代,我就梦见母亲死亡而惊醒过来,呆坐在穿上胡思乱想。这是我最恐惧的时刻,有时感觉到梦好似会继续的作下去,以致通宵达旦的枯坐,再也不敢睡觉。次日早晨我实在拿不定主意,该不该跟母亲说?我仔细的瞧瞧母亲,她仍然跟平常一样,很健康的在工作。我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我的母亲已经超过了七十岁,仍然很健康的工作著。最近,我梦到自己好像快要死了。我把这情形告诉母亲,说我感到害怕,想不到母亲却回答我说,死亡这件事是最公平的,每个人注定都会死,只要有所觉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 我干脆就不睡了,坐在床上,一个人静静的想了一阵子,可是得不到结论,于是又睡著了。

若我已被确定回生乏术,那就早早的让我踏上幽冥之路。不希望利用药品,或者今日发达的医学,使我在苟延喘息中生存。千万别使我毫无指望的受活罪,在痛苦中挣扎,或者受恐怖折磨。我希望在这以前,给我仿佛睡觉一般的死亡,切勿再给我治疗,就算缩短四,五年的寿命我也不会抱怨,因为人毕竟非死不可 ......

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式提出请愿书才能够获得准许。我希望当局认真的检讨这个问题 (1982 10 月号)

读到此,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对于人类最坦诚的感情,是否认为应该受到重视呢?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木村稍女士。木村女士是个描写演员 - 有关木村功 (她丈夫) 之死的书 《功,我好喜欢你》的作者。当她眼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一步一步的踏上死亡之路,如此的说:

“不管是那一种死法,失去了心爱的人,留在人世的遗族其痛苦之深,绝非笔墨所能形容。请你不要死!请你再活过来吧!虽然家族声嘶力竭的叫喊,他仍然一步一步的迈向死亡。面对著这一切,我竟然束手无策,只能泪涟涟的恳求医生,请你让他毫无痛苦的死亡吧 ...... 。”

在我丈夫木村功临死前,已经无法挽回的那一夜,我恳求医生,不要作任何延长生命的处置,例如,打强心针,心脏按摩,以及视野人工呼吸等等。如果我丈夫有一点治好的希望,我可以不计任何手段及花费。既然他以及回生乏术,那就只好缩短他受苦的时间,使他安乐而自然的死亡。这是我由衷的愿望,医生也同意,我丈夫生前也希望如此。

我丈夫木村功去世以后,我再也不对死亡存有畏惧之心。不管是那一种死法,反正死后就能会见我的丈夫。我内心如此的渴望,所以我已经把死亡抛诸脑后了。”

凡是阅读过《功,我好喜欢你》的人,一定能够深切了解木村稍女士的内心。

 

 

回生乏术的病人

 

心脏外科权威抻原仟教授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 ,得了肺癌,临死前,据说再三叮咛医疗人员不要使用人工呼吸机。我个人认为“安乐死”绝非促早死亡的反人道行为。

由于最近兴起了机械医疗万能的风潮,大家都认为,只要使用机械检查或治疗就可以获救。

然而对老人及重症病人来说,有时这并非他们的救星,反而增加他们的痛苦。

现代的医疗已经形成过剩医疗,所谓的医疗又由层层的技术所构成。要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并非光靠拥有大批机械的大医院所能够办到。

庭濑大夫是胃肠科,循环器械科,以及成人病专门的医生,他曾经在国立癌症治疗中心以及三井纪念医院服务过,处理过千件以上的老人癌症。就因此,有时他对手术的意义也感到怀疑。

“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反对手术。为什么硬要对这些老人实施手术,使他们尝尽痛苦的滋味呢?对八十岁以上的癌症患者动手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如此,庭濑大夫并没有主张安乐死。我个人认为,医生活生生的看着病人承受痛苦,当然会很自然的发出这种疑问。

由此我认为:对于安乐死,他的思想基本上是跟我是相似的。

 

 

没有痛苦的死

 

不久以前,电视公司的记者曾经到安乐死医院采访了两名病人,那几个电视画面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许收看这个节目的人相当多。

一名是五十岁的小学女教师,另外一个是年级相仿的男工学技师。他俩的癌症都已经到了回生乏术的地步,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只剩下三个月左右的生命。

采访记者问了一连串颇为不安的问题,想不到这两位病人却从容不迫的回答著问题,一点也没有惊讶之色。

“恕我冒昧...... 听说您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那位小学女教师一点也不以为杵,笑容满面的有问必答。电视幕上映出的笑脸很自然,一点也没有勉强。

我本人是一名演员,真的笑容与勉强装出来的笑容,根本就瞒不过我,我可以确定的判断她的笑的确是发自内心,一点也没有虚假的成分。

小学女教师最大的企盼是能再会见去世已久的母亲与大哥。男工学技师笃信灵界的种种实相,他平时也喜欢研究这一个课题。而且他是一位充满了爱心的佛教徒,相信他在人世的所作所为,不久以后就可以开花结果,一心一意等待著上天界的日子。

虽然死期逼近,肉体的痛苦会增加,可是借用药品的力量就可以使他消失,当然也就没有不安的心理 

这两位都非常的沉着镇静,已经到了浑然忘我的境地。如今内心只充满了期待,准备进入死亡之门 

我看到的是录像带,那时他们两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可能已经宿愿以尝的进入了天界。院长至今还津津乐道他俩安祥的死亡,拿这一点跟一般患者的死亡做比较,才深深感到两者之间相差甚大。

由此可见,研究灵界的实相越彻底越能坚信不移,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在肉体毫无痛苦的情况下,离开这个世界比什么都重要。关于这一点,虽然我一再的强调,可是我仍嫌不够。

越是了解灵界的实相,越深切的感到在人世培养爱心很重要。俗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相乘的结果,在人世时亦能被许多人的爱所包围,幸福快乐的度过一辈子。

我个人认为,认真的研讨安乐死是必要的。可是我们也得格外谨慎才行,绝对不能使它与杀人行为连在一起,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了使病入膏肓的人多活一天,两天,或者几天,对他实施甚为痛苦的治疗,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对于只有一,两天,或者一个月余生的病人,与其让他受种种痛苦的折磨而多活一些时日,不如在毫无痛苦之下,让他安乐地启程到另外的世界比较有意义。只要是没有痛苦的死亡,死者就能够轻快而意气昂昂的到另外的那个世界。

以日本来说,目前在四国及滨松各有一所安乐死医院,看样子,以后可能会增加到十或二十所。

轻松愉快的启程到精灵界,再从精灵界转移到灵界,必须从安乐死开始。

 

 

第五章  因果的地狱图

 

灵界村的居民

 

在基本的构造上,灵界跟人世大异其趣,在那个世界里,你不必强忍著痛苦跟你厌恶的人相处。

事实上,并非不必这样,而是因为跟厌恶的人绝对不能相容。这有如阴与阳的电气会离开远远的一般。你绝不会跟自己厌恶的和憎恨的人碰面的。只有在地狱界才会跟自己所厌恶的人碰面。

相爱,兴趣相投,性格相似,感情的波动类似,以及互相具有好感的人共同组成村落住在一起。

在这个人世里,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宗教,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伦理观。所以,宗教间的彼此攻击及冲突多多不胜枚举。

如此说来,像佛教徒及基督教徒等,到了灵界以后,是否将禁闭在宗教的硬壳里,互相仇视呢?事实上,像这一类的事根本就无从发生。

【网页编辑注:说佛教徒仇视基督教是天大的冤枉。了解佛教教理的人知道,佛教从不排斥其它宗教。佛祖就教导佛教徒们应该尊重其它的宗教。佛教认为各教的教义当然有高下之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都是“叫人为善”,因为“善”的定义在各教就不同。

历史上,佛教从来没有因为别人不信佛教而发达什么护教战争,也没有跑到人家的教堂去捣乱过 - 参见忏愿室文集。

另外,佛教认为相信有上帝,行为有所节检,以爱心待人 (无论这个爱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的人们,总比那些不信因果报应,没有思想和精神约束的人要在灵格上高些。只不过这种只爱自己的教内成员而攻击,排斥,迫害和杀害非自己教的人的爱是一种狭隘的,多少是一些自私的爱。就像儿童只知道爱自己的父母一样,连自己的兄弟姊妹都不爱:看看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以色列教等教之间的历史关系吧。

佛教的爱不仅包括人,还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也就是说包括一切山河大地万类生灵 - 一切山河大地也都是有佛性的呀。更何况是对基督教徒呢?但是,必须说,这里说的“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的意思,而更注重的是一种“慈悲和怜悯,盼不得对方能明白道理,和恨铁不成钢”的感情。试想像一下慈母对犯错的孩子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感情?】

若说是那个世界并没有宗教,也不算言过其实,不管是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一切的外壳将被去掉,在同一个神之下生活。

所谓的神,在那个世界乃是指灵界的太阳,是故,必须沐浴在那个太阳光下,过著永远的灵体生活。根本没有理由把自己限定在某某教,某某宗的小范围内,更谈不上在小范围里互相的仇视。

【网页编辑按:这样说来,还是会有不同的信仰团体的,因为在人世时不同宗教的善恶观是不同的,在人世时所作所为也是不一样。在人世所认识到的和在意识里所培养形成的意识目标也很不一样。这样,在灵界的不同部落里,人们的日常行为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了- 虽然他们不再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名称分别称呼。

比如,真正的佛教徒 (指在世时就竖立了要力争超脱六界轮回的目标,不仅行善,而且还在修行,如禅修,念佛,密修等等),到了死后世界,这种意识会使他们在和其它天界的人们一样享福和行善的同时,还有修行的功课。而基督教徒因为没有这种理论知识和意识,只认为天界就已经是最高的生命境界,所以,能继续保持行善就不错了。二者的区别很大。详细请看本网页的“网页编辑的话”。】

在灵界并不问信仰,而是由同类,性格相同,兴趣相投者组成一个群体共同生活。所以并非属于什么宗教群体,而是心态相同者组成一个集团,也就是说心肠坏的人组成邪恶的群体,心肠好的人组成善良的群体,再细分为种种不同的小群体共同生活。

至于猫狗之类的家畜,到精灵界的阶段,似乎还是跟人类在一起,一旦到了灵界以后,狗归于它们在灵界的村落,猫也似乎如此。很遗憾的是:学者一心一意只研究人界,对于猫狗等家畜在灵界的地位,住家,及其它的种种无从明白。

【网页编辑按:我们的科学界连人的轮回都还不明白和不相信,还谈什么动物方面?

其实,佛教早就讲明白了:这些动物属于畜生界,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堕入和转生为动物,就像都有可能下地狱一样。作者明明知道佛教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不加以研讨呢?畜生界是一个受 () 报的生命层次 (当然比地狱界要好些)。动物的灵魂在死后应有如下的轮回可能:立刻就又转生为动物,继续受报;受报结束进入其它的生命层次,如更向下到饿鬼界,地狱界,或上升到人界,修罗界,以及天界,及更高的缘觉界,菩萨界,及佛界。这就是佛界的“十界互具”之理。所以说,今日的动物可能就是未来的人,而今天的人可能下一世就是动物。

本书的精灵界和灵界都相当于佛教的天界。而佛教的天界又有二十八重之分。】

 

 

爱心连接的强弱

 

在移往灵界过程的精灵界,有一种必定能够相聚的法则。只要你想会见某一个人,而他也正想会见你的话,立刻就能如愿,两人即刻就能见面。

是故,已去世的父母,兄弟,亲友都能够见面。当然,在人世时很恩爱的夫妻也能见面。

有一位老妇人曾经问我:“我想请教丹波先生一件过去的私事。1945 年,我最喜欢的一个男人搭乘海军的飞机,在飞往冲绳的途中战死了。因为他曾经托梦给我说他已经为国捐躯了。

时到如今,我仍然对他念念不忘,我阳寿若尽,到那个世界第一个想见的人就是他。在这个世界时,我无缘跟他结成连理,到了那个世界,我想一一得偿宿愿,跟他共效于飞之乐。丹波先生,您说到了那个世界以后,可以跟自己心仪的人见面,那么,我的宿愿可否得偿呢?

如果宿愿真的能得偿,我就不会感到死亡的悲哀,甚至我会期待著它的到来。不过,我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六十岁老太婆,那个人死时才二十二岁。就算我真的跟他见了面,他会不会嫌我是一个老太婆呢?”说罢,她开怀的笑出声来。但是她的眼睛告诉我,她绝非在开玩笑。

只要有强烈的爱心,他俩是可以很快见面,得以一偿宿愿。而阿婆耿耿于怀的年岁差距,到那个世界以后就会很快的拉近,双方都会退回到二十岁的时光,到时将叫他俩大感意外。

“在人世受到了种种阻挡,磨难,始终无法在一起。希望到那个世界后,可以得偿宿愿,了却相思”。这是很凄楚又值得同情的话。可是这也要看个人的造化。如果是单相思,只有单方面的强烈的思慕,而对方无动于衷,那就不可能见面了。

若双方都有意,会如我叙述的那样,立刻就能相会,互诉衷曲。尤其是彼此的性格完全一致,思想及一切都如同一人,那么,能够居住于相同的灵界村落里,永远的活下去。

可是,话又说回来,在好几十亿的人类里面,能够居住于相同灵界村落的例子,最多只有五百罢了。这上面的天界约有五千到五万人,越往上升,一个村落里的居民越多。

一般人都想升上天界,以及天界以上,可是,绝大多数的人只能进入灵界。想到此,在众多的人里,两个人希望同住于成员只有五十到五百名的灵界村,实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一般缺乏坚贞的爱,即使到了灵界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

 

 

血缘关系会变得如何

 

在人世,有一生纠缠得挣脱不开的关系,那就是血缘关系。特别是家族的关系,更是关联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其中会有令人感到无法消受,叫人烦厌透顶的家族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到了那个世界,还要持续下去的话,很可能让人无法忍受。

比如说,母亲在生下你时,你的上面已经有异母兄姊,而他们把你看作眼中钉,处处为难你,你不希望到了那个世界又维持仇人似的兄弟关系。

很幸运的是,到那个世界后,亲子的关系变得非常淡薄,就算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到了那个世界不久也会分散。本来,他们就是从灵界各自的村落来到人世的,一旦回到灵界,自然又会回到自己业已居住了好几万年的村落。

虽然在精灵界的阶段,仍然在一起生活,但是进入灵界以前就会分散,从此天荒地老都不可能见面了。

同样,虽然是父子或母子关系,但是缘分一向很薄,更不会再度厮守在一起,这一点是可以放心的。

所谓夫妻之缘,也极易消解。夫妻之缘意外的薄,到了那个世界仍然卿卿我我的少之又少。

这或许是跟 (佛教所说的) “父子一世,夫妻两世” 的说法有关。所谓夫妻“两世”,意味著缘分还是比父子和母子的缘分厚一些。父子和母子的关系,在精灵界时还在一起,但在进入灵界以前就四分五散了。自从而后,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了。缘分之薄,只有一世的关系。

相对的,夫妻往往互相憎恨,可是在人世时,一直都彼此容忍。也就是说,因为居住在同一屋檐下,想斩断关系也办不到,只能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混淆众人耳目共同生活。一旦到了那个世界以后,便能挣脱那一条锁链,当然也会暴露出本来的面目。

在人世时,忍耐又忍耐,可是一旦泄洪口被打开,憎恨之意就会加深,于是到了精灵界以后,就变成怒目相对的死对头。

基于这个意义,由于彼此强烈的念头积累起来,才会形成所谓“两世”的深刻关系。爱情浓厚是深刻关系,互相仇恨也是深刻关系-- 基于这种意义,才被称为“两世”?

 

 

互相仇视的夫妻关系

 

假如说,你除了结发的妻子以外,还有“情妇”,那你一定会妄想死后到另外一个世界时,仍然能跟情妇在一起。

虽然没有经过结婚的步骤成为夫妻,但是,只要是在人世真诚的相爱,我认为到了那个世界后,可望幸福。

环顾四周,在人世的夫妻关系中,以理想的关系结合者甚少,往往都有或多或少的瑕□。不是为了占便宜而结婚,受父母的强迫而结婚,就是为金钱的利害一致而结婚。这种例子相当多。

这种情形下,男女双方都认为“既然已经在大家面前宣布结成夫妻,那只有看破一切,忍耐下去了。”以这种态度在人世生活的话,憎恨的念头会日复一日的累积下来。

诸如这般的夫妻,随著年华老去,随著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岁月增多,逐渐的会挑剔对方的缺点,短处,以致彼此憎恨,仇视起来。不然就是一方表示厌恶,而另一方偏偏执著不改,到头来只有破裂一途。

夫妻应该是携手同进,互相慰籍,勉励才是理想。如果憎恨日益加深,成见牢不可破,一旦到了那个世界,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断掉,以致越离越远。

精灵界就有这样离开的夫妻,而且为数相当多,虽然彼此离的很遥远,但是仍旧向对方投以憎恨的眼光。

据说有人走过其间的话,憎恨的视线会向枪弹一样的贯穿他的身体。如此看来,非但人世,就是到那个世界,仍旧想维持夫妻关系者,可说是少之又少。

当你考虑结婚时,最好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到了那个世界仍旧能够在一起”。其实,没有几个人符合这种理想。

 

 

结婚的承诺会变得如何

 

有小姐问我:“本来我答应某人到了那个世界之后跟他长相厮守,可是后来他逐渐恶露出本来面目,因此我对他已经心灰意冷了。可是我对他的诺言,还存在于灵界吗?”这实在是个感兴趣的质问。往日答应过对方“死后我仍然会跟你长相厮守,想不到这诺言是守不住了,心里忐忑不安,以为到了那个世界就非实践以前的诺言不可。

尤其是女性的情绪比较容易冲动,往往由于爱苗不能开花结果,不能长伴君侧,因此哭啼著对他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一定跟你长相厮守。”可是曾几何时,他恶劣的本性逐渐的暴露了出来,以致对他再也不留恋了。

女职员跟上司的关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可是非常遗憾的是:顶头上司已经使君有妇,儿女也成行,当然只能暗渡陈仓,不能结婚。

......

这种烦恼,或许是免不了的。可是从结论来说,那是用不着烦恼的。

不管男女双方谁先死亡,只要有一方的意识离开了这个誓言,就不至于在那个世界碰到自己不喜欢的对方。当然,也不必害怕那一句诺言会对你发生什么作用。

 

 

透过玻璃的爱

 

在灵界认识的人,彼此间的一切都无法隐瞒。在人世的话,即使言不由衷的说:“我喜欢你这样的典型”,或,“我跟你有同感”,而心中真正的想法却正好相反,对方也无从知晓。

在灵界,虽然没有用语言交谈的必要,可是对于彼此内心所想的事情,都可以一目了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只要对方真正的喜欢你,就仿佛透过玻璃似的,可以把对方对你的“爱”看的非常透彻。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有一方的爱比较少,比如说男方爱女方的程度不及女方爱男方,或是相反,都不能使爱情成立。

所谓“爱情不能成立”,乃是指两个人无法结婚。

但必须说明,我现在所叙述的,并非指地狱界,而是指天界,或者是位置稍下的普通灵界。由于能够彻底的看到彼此的内心,所以绝对没有所谓的嫉妒关系。

跟同类的人在一起,建造村落居住,自然也把对方看成自己,在生活里充满了无限的爱。在这种灵界里,根本就没有所谓嫉妒。

 

 

灵界村落的结婚

 

灵界也有结婚这一挡子事。可是它跟人世的结婚截然不同。只能同村的人结婚,绝对不能跟其他村庄的人结成夫妻。这种前所未闻的“单纯”,只能在灵界看到。

居住在同一个村落,如同前面所叙述的,由一百到五百人组成一个村落。这些人无论在嗜好或兴趣方面极其相似,简直跟一个人似的。

在这些跟自己很相似的人当中,如果有一个人跟你完全吻合,意见及爱一致到极点时,就会举行结婚。这时,女的灵魂会进入男灵魂里面,变成一个灵魂,以后被当成一个灵魂看待。

由于两个人格合而为一,比起个别存在时具有更庞大的作用力。一加一并不等于二,而是等于三甚至四。换句话说,升华为三,四倍大。遇到这种情形,村人都会群起而祝福,并为他俩举行豪华的婚礼。

在婚礼的场地半空中,全身光明灿烂的少女群舞,金银粉般的雪花四处飘扬,在欢天喜地中举行婚礼。

到了灵界以后能够找到这种伴侣是最幸福的事情,就算是对周围的灵来说,何尝不是幸福呢?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是结了婚,免不了会生男育女,其实才没有这种现象呢!灵界结婚跟生殖完全无关。充其量,不过是两个男女的灵格合而为一,使灵格增高了品位,以便对周围的灵服务,如此而已。没有精灵界或地狱界所贯有的男女交媾。

 

 

没有谋生的职业

 

以灵界的村落来说,能够满足内心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职业。在人世时纵然是律师,到了灵界以后很可能提起彩笔作画,或者学习音乐等等。反正没有当成生活手段的职业。

虽然如此,但他们也并非闲散著,而是忙得团团转。每个人都为别人毫不怨尤地贡献著自己。为别人忙碌,每天就这样过去。说得更明白一点,灵界的村落没有令人嫌恶的职业,更没有破坏性的职业,每一件工作都是他们心甘情愿去做的,丝毫没有勉强的成分。

灵界村的住民,每一个人都很温和而慈祥。因为心中充满了爱,意念就直接显现在脸上,就因为如此,每个人的面孔都充满了光彩,而且浑身散发出沁人的香气。

每个人都很开朗,内心充满了善意。他们从来就没有“只要自己舒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的自私念头,当然也就不至于孤独。大家安乐而愉快地生活在一起,看起来就颇有极乐世界的味道。

基督教的“天国”,佛教的“极乐世界”,以及印度教及回教的“天界”,都是把人世当成俗世,相对的,创造出了理想的世界。因此除了地狱界以外,无论是那一层的灵界,都可以把他们看成天国,极乐净土,以及天界。

【网页编辑按: 作者在此承认他现在介绍的“灵界”就是普通人所知道的基督教的天国;佛界,印度教的天界。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个“灵界”也叫做天国或天界,而要单独叫灵界?我们作为读者也看不出这个灵界与佛教的天界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作者的“灵界”之上还有他的“天界”,那么,这个“天界”又相当于佛界和印度教的那一层呢?标新立异的同时就应该对已有的事物加以分析,指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别人的如何不同。其实,这里的“灵界”和“天界”都属于佛界里的“天界”。佛界的“天界”有二十八重之多,当然是说有二十八种较大的差别的,但生活在天界的生命体都仍有饮食,睡眠和男女的欲望。】

我认为灵界上面还有天界,以及天上界等的世界,可是就算是无法升到天界及天上界,仅在灵界,也能享受到比人世好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幸福。

就以天界来说吧!不管是道路,树木,建筑物都是使用宝石制成。它们发出耀眼的光辉,到处都有盛开的花儿,真是如梦似幻的世界。

这个世界接纳比灵界居住者灵格更高的灵魂。恰有如人类有人格一样,灵也有灵格,灵格受到在人世时很大的影响。

【网页编辑按:人的确有不同的人格。就是都是“善良”,不做恶,帮助别人的人,人格也很不一样。前面已经提及,人间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善恶观。善恶的范围也很不一样。人格当然就会有不同了。到了死后世界,灵魂 (第八识) 所能升达的高度也就不会一样。详见本网页的“网页编辑的话”。】

那一种人可以上天界呢?我认为:只身到偏僻的地方救人的医生,穷乡僻壤的教育者,为众人义务服务而不辞辛苦的人们,凡是这等人都有资格到天界。

就算只在灵界,而不在只有少数人去的天界,我们也可以享受幸福。

在灵界没有进食的必要,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食物。衣服则是带有青味的白色长袍,不会肮脏,也不至于擦破,所以没有洗涤的必要。又由于没有灰尘,污物,自然也就不必打扫。没有夜晚,连带的也不必睡觉了。反正,没有人世的一切杂事。可以全心全意的为其他的灵魂服务了。

所谓的没有夜晚,意味著灵界没有时间概念。时间是永恒的,而他们对永恒的时间不会感到无聊。

至于年龄方面又如何呢?哪儿的年龄增长跟世上不一样,以二十岁为巅峰。也就是说,在六,七岁时就死亡的可以成长到二十岁,到此就永远停止,不会再老下去了。至于在世上五十岁死亡的人,也可以向后倒退,一直年轻到二十岁,然后永远停留在二十岁。

如果你想停留在某一个阶段的年龄也可以办到。

在这个灵界,人世所受到的教养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很遗憾,一个灵魂如果有优越感的话,在到达灵界以前就会被消除掉,因为在灵界,所谓的优越感一点用处也没有。

在精灵界时就会恢复本来的面目,然后再送到灵界,所以人世的地位及财产等,到了灵界就一点也发生不了作用。

就因为灵界如此单纯,自然不必仰人鼻息,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更不必嫉妒,羡慕别人,甚至不必费力去明争暗斗,可以凭自己原来正直的人格,纯洁的心,过愉快的生活。

到了这个境地,每天勤劳的为大众服务,变成非常自然的事情,他人的喜悦也就是自己的喜悦,善意的为他人设想,服务。灵界的生活充满了爱及温馨。

 

 

“往生要集”所描写的地狱

 

跟充满了爱的灵界村和天界相反,地狱界的生活实在是充满了苦恼。

累积恶因的苦报,让自己心甘情愿堕入的地狱,到底是怎么样的地方呢?我们的地狱观或许可由血池,刀山来代表。使这种想法在民众内心定型的是:《往生要集》这本书。

在日本平安时期的中期,天台宗的僧侣 - 惠信写了《往生要集》这本书,它大大影响了日本人的地狱观及宗教观。就有如书名一样,这本书刊登著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教条,但是它并非惠信一个人的作品,而是一部引用种种佛教经典的巨著。

......

 依《往生要集》的记载,所谓的地狱是由”八大热地狱“和”八大寒地狱“所形成。

...... 欧洲人心目中的地狱也跟《往生要集》所记载的差不多。

 

 

《神曲·地狱篇》的地狱图

 

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乃是欧洲代表性的描写地狱的书籍。歌德称赞它为“人类最高境界的诗歌”。就连海尔,萧宾哈威尔等大哲学家,都把它奉为经典之作。

《神曲》由‘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组成,三界的光景透过男主角 (但丁的身份) 之口,娓娓的被道了出来。

......

 

到过灵界的男子

 

以上,我叙述了很多地狱的真相,可是真正目睹过的人,在人世恐怕难以找到一个。

就因为如此,不管是《往生要集》所描写的地狱图,或《神曲·地狱篇》所描写的,一直被视为理想的产物。

十八世纪确实有一个人到灵界旅行过,并且把经过纪录了下来。他就是瑞典的史威丁堡。

史威丁堡毕业于乌普沙拉大学后,曾担任过矿山技师,其后又以贵族院议员的身份大为活跃,一方面也在科学,数学方面留下了杰出的成绩。潜水艇,飞机等据说来自于他的构想,即使以今日的眼光看,仍然有很多项发明让人惊讶。我们不说别的,只要提起歌德的“浮士德”,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因为书中的浮士德一角就是以史威丁堡为模特儿。

史威丁堡撰写的灵界著述达十数卷。该书记载他在灵界旅行时,跟灵魂交谈,以及他的所见所闻。

更叫人惊骇的是,他对一个牧师说:“我于1772 3 29 日舍弃这个世界,到灵界过逍遥自在的生活”。果然如他的预言同年同月同日离开了人世。

日本的铃木大师是世界著名的禅学者,他把史威丁堡介绍给日本人民。这本书的开场白如下:

“前后凡二十余年,我屡次把肉体留在人世,成为脱壳的灵魂,出入于人类死后的世界,也就是灵魂的世界。同时,透过我自己的眼睛,以及本身的体验,研究那个世界的一切。如今面临弃世的我,正把整个灵界的一切,原封不动的记述下来,准备传达给后人......

史威丁堡把自己关在房间几天,不让任何人进去,也不饮食,开始进入灵界漫游。

 

 

灵魂离开肉体

 

对普通人来说,跟灵界通讯简直是痴人说梦,根本就办不到。不过对于具有某种超能力的人来说,那时很简单的一件事。所谓超能力,是指很容易接到那个世界的“信息”,也就是说,具有收到灵界消息的“天线”。

以一般人来说,潜意识占90 %,表面意识占 10 %。具有特殊能力的人,其组合法的平衡时常会起波动。

例如:在某些场合,表面意识占3%,在其他的场合,却占了15%。表面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并不一定以一比九的比例划分。当潜意识浸入意识时,很容易收到灵界的讯息。

具有超能力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收到那个世界的讯息。

史威丁堡就是这种人。让灵魂脱离肉体的方法,他称之为“死的技术”。依我看,这跟“近似死”的状态相似。

他如此写著:死者的灵魂到灵界以前,必须先到精灵界,在此地消除人世的一切虚伪及粉饰,恢复本来面目。待灵魂恢复到“真我”时,再从灵界,地狱,天界三者选择其一。

并非生前的所作所为决定一个灵魂的去处,而是善灵会选择容易安身的灵界,至于恶灵呢?自然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夥伴们所居住的地狱。

【网页编辑按:这个结论不仅基督教,佛教界不认同,连本书作者也不以为然 (见下)。试想:灵界,天界优越的居住环境有的是,为什么有的灵魂只居住的低级的灵界呢?是他们不喜欢到更好的环境中去,而只愿意找和他的灵格相似的那些灵魂居住的层次吗?难道会有灵魂把“合群”看作为选择灵界位置的第一条件吗?同样,处于畜生,饿鬼,和地狱的灵魂,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受苦吗?难道它们不觉得这些地方苦吗?那些畜生,饿鬼和地狱的灵魂不喜欢天界那种有吃,有穿,四季花香,温暖舒适的环境吗?

不是它们不想,而是它们的灵格等级太低,无法生活在那种环境中。按佛教的观点,位于天界,修罗界,人界,畜生界,饿鬼界和地狱界的灵魂,在这六道中的任何一道中的报应结束后的去向,都是由以往的业因和当时在其它界中业缘的具备 (成熟) 情况决定的,而不是它们主观上能够自己决定。真正叫做身不由己。别说是在饿鬼和地狱界的人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升不到天界,就是在天界的众生想到地狱帮助那里的受苦的灵魂也去不了。只有位于缘觉界,菩萨界和佛界的众生们才有这种能力,只有它们能随意进出这六凡道救苦救难。

不仅灵体进入了灵界后,低等级的灵魂在高层次待不住,就是同在人界,到了高等级的星球上也待不久 - 参看《海奥华预言》。】

 

 

无限地向下延伸的阶梯

 

那么,史威丁堡所看到的地狱,又是何等光景?

精灵界有一条道路通到地狱界。先钻过一个洞穴,然后步上不断向下延伸的阶梯,史威丁堡说,他耐心的一直走了下去。

阶梯的尽头是平坦的地面。四周虽然罩著黑雾,但是仍然能看到微亮的灯火那就是地狱的太阳。

待眼睛习惯以后,就可以发现那儿跟灵界一样,也是一片广大无际的世界。虽则房舍,街道,树木,山谷等跟灵界相同,可是看起来总是怪怪的,让人觉得不顺眼,而且到处飘著恶臭。

在这个地狱界,恶灵的生活也叫人惊心动魄,简直不忍卒睹。史威丁堡走到一个街角时,突然有一个恶灵闯出来,接著,另一个恶灵赶上了他,大声的咆哮起来,好像怒不可遏的样子。

更妙的是:有如受到了那声音的怂恿一样,四面八方都有长相奇丑的恶灵奔了出来,然后展开了“群骂”。

我一点也弄不清楚他们在叫嚷什么?只察觉到他们的语气充满了愤恨,憎恶,以及报仇的念头。谩骂的语调叫人不敢领教,令人恐惧,使我浑身起疙瘩。

接著,所有出现于街头上的恶灵,开始对最初奔出来的恶灵拳脚相加,有的用拳头揍他,有的用脚踢他,把手伸入他的眼睛里,或者嘴里,胡乱的飞舞著。那一个变成众矢之的的恶灵,痛苦的惨叫起来,他濒死的表情,仿佛一枝箭射入我的心,叫我痛苦万分。但是那一大堆恶灵并不放过他,残酷的举动更加变本加厉。

在地狱界,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不同的地方不断的发生。这就是恶灵所受到的责罚。

【网页编辑按:按佛教的分类,这个层次也许属于阿修罗界。阿修罗界的灵魂的特点是好战好胜,是嗔心很重,贡高我慢,怀疑心,嫉妒心很重。因为邪心比较重,所以长相比较特别。因为很自负,很骄傲,有的头又高又尖;喜欢听是非,好高务远的,耳朵比较长;见不得如今好的,眼睛比较红。

就是本书摘引的《往生要集》一书中描写的佛教的地狱,灵魂在那里的特点是单独受苦,而不是灵魂互斗。所以本书现在描写的“地狱”可能不是佛教所说的地狱。

另外,按佛教讲,能在六道自由出入的,只能是六道以外的缘觉界,菩萨界和佛教的灵魂。史威丁堡能出入人道和他自己所分的“灵界“和“地狱界”,加上他在人界的学术成就,也许可以判断他往生曾是个有教高修行德行的灵魂。】

 

 

丑怪的脸,令人作呕的恶臭世界

 

“这并非神所下的责罚”,史威丁堡如此的说。

地狱界的刑罚,乃是恶灵自己招来的。恶灵以虐待及侮辱其他的恶灵为乐事。他们的世界毫无秩序,只有丑恶我执的对立。

正因为如此,他们令人发指的恶行,一旦进入地狱界,就有如脱缰的马匹,挣脱人世的法律,批评等束缚,把自己的邪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心中充满了愤恨,嫉妒,争斗,憎恶的人所居住的环境,已带有地狱的样貌,这是勿庸置疑的。

邪恶之徒的心相会直接显露在脸上,一脸的恶煞相使人畏惧。跟灵界香气飘散的生活刚好相反,他们所带来的尽是令人掩鼻的恶臭气。

邪恶者的长相,并非在人世时,就显得那样丑怪。而是到了精灵界以后,随著“自我”的逐渐暴露,才逐渐的变成那幅尊容。

在人世也有“犯罪者的相貌”,“凶恶者的相貌”,至于灵界,每个灵的面孔都十足反映出灵的性格。换句话说,面孔佼好者都具有高洁的灵格。

灵界是在地狱界的上空。灵界的上空,又有一层天界,天界的风景跟灵界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层淡金色的大气。

几乎所有天界的灵,都是直接从精灵界升上去的。换句话说,只要灵格高超,就可以直接上升到天界。

当然啦,地狱的那些恶灵根本就无法在格调高的灵界居住。由于“灵界的太阳”光所使然,天界的亮度,几乎叫那些恶灵感到刺眼。灵格低的恶灵一旦碰到那种光线,立刻就会被烧焦。

从高层次要下降到低层次很容易,反过来说,欲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就算一时能够抵达,也不可能长久的忍受下去。

回到了“真我”状态下的灵魂,善者可升天,恶者会下陷。善者可以不断的往上升,而恶者只能不断的往下陷。到头来,尽管自己猛然开悟,但是欲从地狱往上爬,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六章  向守护灵祈祷

 

运气由守护灵操纵

我的守护灵

落第反而带来好运

窝囊废学生兵的幸运

不会说英文的翻译员

幸运的杀人嫌疑犯

守护灵强大的力量

跟守护灵沟通

切勿被守护灵所遗弃

勿拘泥于这个世界

不必在意坟墓

死后的地位用金钱卖不到

肉体与死后世界无关

爱能克服一切

 

 

宗教与那个世界

 

有不少人问过我,笃信宗教与不信宗教的人,到了那个世界以后,待遇是否回异?我的回答是:“没有这回事”。

到了那个世界想占一个好位置,就得先看看一是否有爱心?以此决定你的前途,才不管你是否信教。

一心盘算自己的利益,不管别人死活的恶徒,到了那个世界以后只有一条路可走,更明白的说,他只能坠入地狱受苦。

只要时时铭记“己所欲者,不吝施于人,己所不欲者,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并且付诸实践,内心充满了爱,关怀别人,待将来寿终正寝之后,即能够到灵界占得一席之地。

......

大体上说来,凡是信仰宗教的人,一年到头都灌输了爱的思想。例如,处处为别人着想,待人要慈悲,做人要懂得衷忠恕之道;对父母要孝顺;对长辈要恭敬等等。耳濡目染的结果,心地好的人比较多,这是不必争论的事实。

内心一直否定神佛的人,由于内心无所顾忌,胡作非为的确实比较多。

有宗教信仰的人,心中有神佛的人,到了那个世界,总是比较好些。

正因此,不管你是佛教徒,基督教徒,或是新兴宗教的信徒,都被一视同仁,没有所谓的等级,高下,更没有说某种宗教比某种宗教境界高。

比如说有一个人笃信神佛,就因为信神,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对自己的良心负责,绝对不能存在有“因为有人看才做善事,没有人看就做坏事”。也就是说,不能伪善。对于信神的人来说,这种生活态度实在不简单。

不过如果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到了那个世界,一定能够占到好位置。

 

在灵界必须报告什么

 

想想看,人为什么要投胎到这个世界呢?关于这个问题,从小孩到成人,想必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要幸福的过一生”。那么,幸福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能够充分的满足欲望”。欲望达成时,人类的确能满足。

“这件事,还用你来罗嗦一大堆吗?”也许有人会这么说。

在说这一句话以前,请你仔细想一想,只达到欲望,人类就能够真正的感到满足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原因在此。

神只对人类有所“限制”。这种“限制”也就是:只有善行方面的满足,才能使人有完全的充实感。

至于恶行方面的欲望,虽然得到满足,却无法领会完全的充实感,这也是神对人类套上的桎栲。

人一旦死后,就会遇到发光体,这时,发光体会问:“你能汇报什么呢?”

所谓的“汇报”是指什么呢?“我一世赚了一笔庞大的财产”,“我当了经济部长”,“我获得了博士学位”。汇报并不是指这些。

所谓的汇报,是你为他人作了些什么事情。例如,“为了救一个溺水的孩子,我不顾危险跳下水”,“我救活了企图用瓦斯自杀的邻居”,诸如此类救活人命的善举,在在都不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纯粹为他人设想,这才是灵界所要得报告。

这些善举,也正是灵界所有伦理的基础。

对“他人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才是渡过三途之河的六文钱,严然地存在于灵界之法,亦是决定地位的尺度。

 

 

死乃是启程到未来

 

人世是修业之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弥补缺陷,才投胎到人世受折磨。

一开始就指定“你的使命是这样的 ......”而到人世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像释迦牟尼,耶稣就是其中之一。一般人投胎到人世,是为了弥补自己之短,正因此,一切无法很圆满。

趁著还活在人世,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批判,时时警惕自己“我所以显得不圆满,乃是有这些缺点的缘故,我一定要找机会矫正”。只要鞭策自己,到了那个世界以后,也会受到相当的礼遇的。因为你已经达到了投胎人世的目的。

如果你已经确实的实践,到了那个世界将会被当成要员看待。

介绍凯西所著的《转生之秘密》的吉纳沙米那说道:“如果要公平而严格地处罚造恶业者,那么对于建设性的努力,也应该以同样严格的方式给他报酬。只要能够认识这个重要的事实,他就会领悟到事实上没有所谓绝望。因为在每一瞬间,他都在认真的创造自己的未来,并且打好未来的基础。

他的未来是否美好,那就要看那瞬间,他是否有积极而建设性的努力,或者因表面的挫折而屈服,以致变得消极。如果属于后者,那就没有什么指望了。

这种概念必然带来两,三个重要的结果。第一,将由此产生一种思想,认为不必被老年的颓费,无力,以及无用的感情特色化。一般人所想的老年,只是一种迷信罢了” (《转生的秘密》)

凯西认为不管任何努力,只要是有来世的存在,就绝对不至于白费。那些所谓的“才能开发”,“善行”等,都会列入我们的存款本里,成为未来的资金。

只要活在人世时,对他人有爱心,不断的自我反省,死亡绝非想像中那么可怕。

你甚至可以在灵界快乐逍遥。

越是清楚灵界的真相,越能确信今世跟灵界有深刻的关系,死后“并非一切归之于无”,而是开始另一个未来。

 

 

后记

 

为什么有前世的记忆

 

想到灵界的存在时,有一件事不得不提起,那就是有关前世的记忆。

为什么我们多数人没有前世的记忆呢?何以有些人却有呢?

依照某种说法,刚生下来的婴儿很多仍拥有前世的记忆,可是所有的婴儿在即将出生时,不断的听到“你是重新创造的”,以致逐渐的把前世的记忆丢掉了。

有前世记忆的人,虽然接受过暗示,却没有被洗脑。关于前世的记忆,我本身听到的例子可真不少,不管耳闻多少,未确认之前,没有什么意义。

例如:有人对你说“阁下是两百年前大阪船只批发商的公子,拥有三十条船”,你必须去寻找那个船只批发商,或者找出确实有这个人物的纪录,再确认他家族的名字,否则的话,证据不足。

可是要确认也得有充分的时间和人手,费用当然也不能少。确认前世记忆的困难就在这里。虽然调查工作极为困难,还是有人着手研究。

最有名的是维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史蒂文逊。他们在印度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份很珍贵的纪录《记忆前世的二十个孩子》。

【网页编辑按:在《轮回法则》一书中,译者将之翻译为巴基尼亚大学的伊安·史蒂文博士。他们的研究成果曾在美东1973 年精神会议上公布过。】

以下我要介绍其中令人惊异的纪录。

这是一个名叫卡拉蒂莉卡的少女的例子。

她于1956 年生于锡兰中部的偏僻乡村 - 赫多纳易。此地大多是低洼的丛林。她在一岁时就道出了有关前世的事情,可是到了两岁多才很明显的说出来。

“在别的地方,有我的父母,我有两个哥哥,很多姊姊”,她如此说。“我爸爸是个邮差,我母亲时常去购买柴火。街头并没有棕榈树。”

她又说出一个住在塔拉瓦凯勒的少年。这个少年在1954 13 岁时去世。

就跟她所说的一样,少年的父亲是名邮差,“母亲时常去购买柴火”她这么说。一点不假,塔拉瓦凯勒与赫多纳易不同,柴薪都得用钱买。

没有棕榈树这一句话,乃是最重要的证据。在赫多纳易这种低洼的丛林地带,棕榈是最常见的树木,孩子绝不可能知道别的地方没有棕榈树。

 

叫人难以理解的记忆

 

到底赫多纳易跟塔拉瓦凯勒的地理位置如何呢?二者都位于锡兰中部,可是相距十六英里。塔拉瓦凯勒在高原地带,赫多纳易则在山丘间的低洼地带。

两地相距虽然只有十六英里,可是并非单纯的地理距离。赫多纳易是个小村落,纵然有人偶然到塔拉瓦凯勒,可是没有人从塔拉瓦凯勒到赫多纳易。

卡拉蒂莉卡的家单独在丛林里。要从赫多纳易村走到她家,必须跋涉半英里的路程。

卡拉蒂莉卡一家人离群索居,除非有特别要紧的事情,赫多纳易的人才不会到她家呢!

 

记忆前世的少女

 

某种人能够很正确的记忆自己的前世,而且被证明无误。印度的少女辛蒂德比就是一个例子。

【网页编辑按:该例的主人公在《轮回法则》一书中被译为香蒂·荻微,住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是一个小商人的女儿。 】

“她才只有四岁时,就不止一次的说,她的前世在印度的姆多拉镇度过。她的丈夫名叫萧比。在他十一岁之前,为了她在无意间说出的话 - 包括她生第二胎之后,于十二年前死亡,也就是说,她在投胎前的前一年死亡 - 使律师,出版商,教师等极感兴趣。这些人获知辛蒂的丈夫还在人世时,终于展开了查证的工作。

辛蒂甚至说出了她前世所住的地方,而且完全正确。在这一世里,她从来就不曾到过萧比的家里,可是她能够把他家里的情形说的一清二楚,如非十二年前曾经住在该地的话,绝对不可能正确无讹的说出来。

接著,她又面对前世的丈夫萧比,历历如绘的说出来她俩的婚姻生活,由于她的描述频频涉及夫妻间的私事,使得萧比热泪盈眶的说:“这好像是死去十二年的妻子,又站在我身边话家常似的。”

接著辛蒂说,她在萧比家的地下室埋了一些金钱。她进入地下室之后,手指埋金钱的地方,有人立刻去挖掘,果然挖出了一口箱子,当她看到里面空无一物时失望透了,坚持自己的确埋了金钱。关于这一点,萧比承认在妻子死后,取出箱子里的金钱。

幼儿叫人恐惧的超能力,不仅能道出前世之事,也有预知的能力。

关于这件事,电视曾经报导过。知道的人一定不少。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儿童预知自己的死,画了六张画留下来。

这个孩子溺死在水里,死后他画的画才被发现。

这六张画是:一张画著他跟父亲,哥哥站在海岸;再来是跟哥哥牵手,拿著救生圈到海边;第三张是把救生圈抛入半空中,举起两手半沉于海的图;第四张是在沙滩被人实施人工呼吸之图,第五张画的是救护车在街道奔驰了,最后那一张是:救护车停在医院门前。

电视画面也映出了实际的医院。虽然是笔法很幼稚的画,却很正确的画出了医院大门的特征。

幼稚园的教师说,对于幼儿所画的画,都要注意观察,以便亏出幼儿的危险。

不管是再度投胎,预知死亡,如果不以”特写“的方式研究灵魂学的话,根本解不开这一道谜。

最近出现了“灵魂学”这个特别的部门,各国已经开始倾力研究。

不管是前世的记忆也罢,预知能力也罢,这些不只是超能力,同时也证明了灵界的存在。

人世与灵界,今世与来世,现在的人世跟灵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死亡不过是把我们从人世移到灵界罢了。

当我们洞悉了这一切之后,人生将超越死亡的恐惧,而变成充满了爱的人生。

 

()

 

 

网页编辑的话

 

对于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有必要探讨一下。

()  关于生命的层次和分类。

基督教,天主教等的分类较简单,除了人间外,人死后不是上升到天国就是下地狱,别无去处。

佛教则分得相当详细。

佛界,菩萨界,声闻界,缘觉界这四圣界;

还有天界 (内又分为二十八重之多)

人界;

阿修罗界 (与天界重叠,由好斗好战的,嫉妒心,怀疑心较重,但仍有福报的灵魂组成,相当于基督教的魔道)

畜生界 (有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之别)

饿鬼界 (又有无财鬼,少财鬼,多财鬼之别)

地狱界 (有十八层之分)

从天界下到地狱界为六凡界,位于六凡界的众生都在业力的牵引下互相轮回著,所以叫“六道轮回”。天界,人界和阿修罗界为六道中的三善道。而四圣界中的众生都已经明心见性,超脱了生死。他们来到六界中的任何一界都是为了救助那里的众生的。

六凡界又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从天界的六重天到地狱界的六凡界也称为欲界,因为在这六界的众生都还有饮食,男女欲,尽管只有在人界和畜生界的饮食是“物质”性的,而在天界 (第一到第六重),阿修罗界,饿鬼界,地狱的饮食是“意念”性的 (食“味”)。本书所描写的精灵界,灵界,和天界都应属于这六重天了。书中描写的史威丁堡去过的“地狱”,可能是佛教分的饿鬼界中的一种。

基督教的天国和佛教的极乐世界就是在欲界第一到第六重天内。阿修罗界位于第六重天(它的位置较为特殊,可以看成是天界内的一个特殊层次)

从天界的第七重天到第二十五重天 (共十八重) 都为色界。这二十八重天又分为除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和四禅天。色界天的众生已经没有了饮食和男女的欲望,但还有身体,是一种有色的物质,也有住的宫殿这种物质,但是这种物质很特殊,很精妙。

从天界的第二十六重天到第二十八重天(共四重,又称四空天) 为无色界。这里没有物质,没有身体,没有宫殿,没有国土,当然也没有饮食,男女欲。因为没有形,没有色,所以称为无色界,唯有识心为实,还有心识的作用。

不论是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都不能永恒安住,因为福报有限,时间一到就会接著转世轮回,不能永恒。

另外,佛教把人死后,灵魂 (第八识) 还没有进入以上任何一道的状态称为“中阴身”,大致就是这本书中的“精灵界”的灵魂。

本书将死后世界分为神界,上天界,天界,灵界,(精灵界) 和地狱 (共三层),但基本上介绍的是精灵界和灵界,少量的天界和地狱的情景。不知作者的这样认识来源于何处?我们凡人对这类问题的认识不外乎来自于以下方面:宗教界 (佛经,圣经等);有超灵能力的人的报告;科学家对死而复生者的调查;作者个人的灵界游历等。书中没有讲明白他的认识来源。因为作者的这种分类法不同于佛教,基督教这些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分类法,那么自己的新的分类法就应该指出互相之间的区别。不应只是“我来告诉你,这些问题是如此如此......”。否则,说服力不强。

作者没有列出饿鬼界和畜生界的分类,也没有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这样作。世界上有“鬼神”,这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事实,单用一个“磷火”燃烧就想解释那些奇怪的现象是不可能的。如果作者看不到,我们也看不见,但确有人能看见它们。有些动物如狗也都有可能看得见它们的。

() 作者也相信我们的灵魂在灵界的位置和待遇和我们在现世的所作所为有关。但他认为所有的宗教修养的结果是一样的。宗教间的“互相仇视”因此是可笑的。

这一点我们不敢苟同。

与其它宗教相比,佛教有以下几个特点:经典浩瀚,教理层次多;因人施教,逐步深化。有行有修,形式多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于我们生命所处的这个“法界”的复杂造成的。佛教的法界包括我们这个物质的,肉眼可见(或用仪器)可感知的物理世界 (即所谓的宇宙),还包括我们的肉眼感知不到的精神世界 (下至饿鬼界,地狱,上到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和佛界)。物理世界的规律都已经够复杂了,如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人文历史,哲学,艺术,医学,军事学,宇宙学等等,看一看我们的图书馆就知道世上的学问有多少,而科学还仍然没有穷尽宇宙万物及我们人类本身的奥秘。而佛界研究的不但是这物质世界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关于我们的灵魂生死轮回升降变化的规律;再加上我们凡人的理解能力所限制,佛教不得不用我们能理解的语言用词来阐述这些复杂致极的学问。如此一来,写下的经典当然就多了。

我们凡人的理解能力 (悟性) 不同,佛教就不得不采用因人施教的方式,正如学校开设小学,中学,大学,而小学又有一年级,二年级 ...... 一样。佛教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就是烧香念佛,求佛菩萨和神仙保佑多子多福升官发财。我们中国人的头脑里往往同时装著佛教,道教,儒学,以及神鬼迷信歪门邪道的东西。我们自己常常分不请那些是佛教的道理,那些是道家的学说。那些知道因果轮回,害怕报应而行善的人们 (即平常的善良人),即使他们说他们是佛教徒,只是还处在佛教的最初级入门阶段。

佛教对初入门的教徒的要求是五戒 (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和不酒)。随著修行级别的升高,要求就越来越严格,这五戒会扩展到八戒 (加上不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到了出家人如比丘,就要守二百五十戒,比丘尼要守三百四十一戒。到了菩萨级别时,还有他们更独特的戒律呢!从道理上讲,能守这么多戒的人的修养怎么会不必只修那五戒八戒的人的成果好呢?除非我们认为那么多的戒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或甚至是不应该戒的,但要这么认为,就得认真研究一下这么多的戒都是戒什么和为什么戒,及了解它们的结果后才有资格作这样的评价。

因此,是我们众生的根性,悟性不同决定了佛教的宣教有深浅之分。如果我们能理解佛教讲的宇宙人生的道理,明白佛堂佛像香花供坛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当然不必一定要去佛堂烧香念佛。

佛教是讲究信,愿,行的宗教。在行的方面,不但要向其它宗教的教徒那样秉持善行,严守戒律,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其它宗教 (如基督教,天主教) 所没有的修行功课 (如禅修,念佛,密修等等),其目的是明心见性,验证佛教理论是否正确和体验修行的殊妙境界。这种体验,就是指第八识 (灵魂) 到达灵界,明白佛说的不虚;知道天界,饿鬼界,地狱的实有;知道因果报应的不爽。有过这种体验的人,对佛教教理就会更加相信,行善和修行就会能加自觉,就像那些死而复生的人们复生后的变化一样。

试想,这种能自觉行善戒恶,不再有宗教门户之见的人的修养水平怎么能不比那些因畏惧上帝的发怒和末世审判而行善的人的水平高呢?

作者认为不管是什么教,都是叫人为善的。其实他还不知道佛教徒的善恶观也和其它宗教不一样。佛教看世上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世界上的人种,肤色,教养,成就,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在佛教徒的眼里,任何人都具备著足够的佛性 (即光明本质的,明了法界真谛的能力),只不过暂时因为各个人无数世以来所作的业,将这佛性蒙蔽住罢了。一旦开悟,涤除业因,所有的人都会是同样的光明洁净,无忧无虑,无喜也无怒,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在这个角度上回头看我们的凡世,那些所谓的商业,社会,和科学上的成就又算得了什么?

我们敢说,佛教徒的善的范围比其它宗教的要广的多。佛教并不见得就会把自己教内的人看待的比其它宗教或不信教的人更亲。因为,所有的人在佛教徒的眼里都是菩萨转生,任何来自于这些人的责难,为难,误解,陷害等等,都被看作是给自己创造了修行的机会。他们认为只有在这些苦难和困难面前不卑不亢,不灰心也不骄傲,不逃避也不以牙还牙,才能使自己的灵格提高。在人世培养的这种心态才是在六道轮回中转生的条件 (并不是由受教育程度,社会成就地位文凭所决定)。他们也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靠自己支配的,信不信佛教,不是靠强迫就能行的,还要看每个人的缘分等等。既然如此,他们当然就不会一定要强迫别人相信自己的宗教了。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历史上佛教从来就没有因为要扩大自己的宗教势力范围而对别人发动战争。他们不会像有的宗教那样把这种事当作荣耀教主的行为,不指望靠这种行为为自己在天国争去个什么好的待遇。

单就不杀生来说,不杀的不仅是人,还包括其它所有有生命体。天主教连人都杀,更不必说是动物了。天主教,基督教等不限制吃肉,认为那是上帝给人食用的。而佛教认为这一个个的动物都是有灵魂的,杀害它们饱自己的腹是残忍的行为 (我们在此暂不讨论不吃肉的科学道理)。还有的宗教也不过是不杀某种动物,如不杀猪,或不杀牛,但还是杀别的动物的。这都是有限的善,远比不上佛教的善的含义广而深。

这里也谈一谈科学界。为了科学研究,科学家们用活的动物作试验,杀害和折磨了多少动物。他们固然不是为了人类的某一宗教和政治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人类,但是,在佛教看来这也是残忍的行为,因为这些动物也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我们现在身为人,而在说不定的什么时候也会转生为动物的 (如果我们相信会下地狱,那为什么不可能转为动物呢?)。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个肉体的形状而已。

所以,佛教徒对宇宙的理解要比其它宗教徒要深要广,心胸也更广。这种心态成为自然后,死后到达的层次必然会更高。

作者既然说他相信在天界之上还有天,那么怎么样才能到达那更上一层的天界?他认为是在天界继续行善,而佛教认为在所有的界都可以修行,只不过在地狱,饿鬼和畜生界修行就很难了,那里的众生以受报为主,没有机会行善和修行。

在天界的众生修行也难,即“富贵学道难”也。天堂是个享受的地方,很多众生在那里就已经满足了,不管他们知道不知道天外还有天,也不愿意再下苦了。待到福报享尽,又该轮回的时候,就晚了。这对于只知道有个天堂和地狱的那些教徒,和以为到了天堂或地狱后就永恒的待在那里的众生来说,这就是他们的轮回命运。而佛教徒把人世当天堂,当地狱,当饿鬼界等等,就是说,把在那些层次所应该作的事情现在就作著。正如在他们眼里,今天就是未来的那个明天,现在就是来世。“活在当下”,就是他们的心里写照。他们并不一定要盼著死后如何,盼著睡来领著自己到荣耀的天堂去。他们认为现在就是走在通向天堂的道路上,当然对有些人来说就是正在地狱的道路上了。因果报应的规律使他们知道这是事实,而不仅仅是个信仰。

() 作者有一种将六道轮回简化的倾向。认为一旦到了天堂就会永远在那里享受天福,而堕入地狱也就永无出头之日了。这几乎就是基督教,天主教等教的教义。而佛教认为六道轮回的根本特点之一就是轮回。受苦受难享福享乐都有个尽头的时候。因为既然还能感受到“苦”和“乐”,就说明还没有达到业盘寂静的境界,还有业力存在,轮回也就避免不了。这是一个动态的循环。

()  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人人都会死,如果到了明知眼下的医疗水平治不好的时候,我们也赞成安乐死的处理。但这一定要有合理的法律程序。原则上由当事人决定。当事人最好在还清醒的时候就指定:如果他自己因意外事故自己作不了主的情况下,应由那些人代替他要求实行安乐死。这些代替的人应由多个家庭成员组成 (如无家属,就由好朋亲友代替),而实行前还应由两个以上的医生签字证明病人的确处于难以挽救的状态。至于临死前的止痛剂,麻醉剂的应用,那是医疗措施,和安乐死本身无关,不必在此讨论。

如果碰上有可能治好,也有可能治疗不好的情况是最难处理的 (大面积心肌梗塞,又有心脏移植的可能)。还有,即使保住了命,可极有可能会终生残废,又该如何 (如脑溢血)?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敢说这事自己就碰不上。但这时候再作决定就多少有些慌乱了。

普遍而言,如果当事人是个宗教徒的话,估计心理应付的能力比没有信仰的人要强一些。特别是佛教徒,他们会认为人生是道场,时时事事都是磨难和修练。这场大病又何尝不是呢?另外,从因果报应的法则来看,这很可能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报应。如果真是报应,那么,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既然是自己以前为恶的结果,那么,好汉做事好汉当,甘愿承担这个惩罚。重要的是以后不要再作恶了。至于家属,当然会因此而受到钱财,精力,精神等方面的拖累。但同样从因果报应上看,又怎么不是他们的报应呢?如果当时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理解这种灾难,那么,大家都能沉着冷静地,和毫不抱怨地接受这一切事实。能如此作的人,将会在这一世就了却掉一个大劫,灵格层次会更高的。如果人为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如自杀和安乐死,那么这个报应还会降落到头上的。这一切都是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法则推断的。

如此而言,难道佛教就要叫人不要求医了?不是。佛祖也让弟子看医生的。问题是,求助医学,恢复了健康为了什么?如果又像以往一样浑浑噩噩过日子,靠本性思善行善,思恶行恶,那么,病还会有的,不是这个病就是那个病,不是现世就是来世。如此说来,世上再高明的医生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怎么样才是治本呢?那就是要努力从根本上脱离六道轮回。不再生,那里来的病?从这一点上,佛祖是真正的大医祖呀。我们也曾想过,现代医学的病因学上除了现有的理化,微生物 (细菌,病毒,霉菌等),外伤,退行性改变,遗传,放射性,情感等等,实在还应该加上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这一项了。

()  关于守护灵和守护神的问题。作者在这本书中大谈特谈了守护灵和守护神对人 (包括对他) 的守护,协助作用。到底有有没有守护灵呢?在中国人的神灵信仰中相信会有祖先的灵帮助后代,但是,也没有说每一个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守护灵。再佛教的经典中(就我们所知) 似乎也没有这么一说。

如果每一个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守护灵,难道在灵界的灵魂还有来到人世监护后代的责任吗?在灵界的灵魂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后代?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灵魂转世为另外一个人种,住在另外一个国家,这个后代的概念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从佛教的角度看,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人的转生与否及转生后的运气等是由业力决定的,而不是其它任何因素来决定。